建设宜居宜业美好家园乳源瑶族自治县加
乳源县城全景。钟华摄
乳源夜色。朱洁琼摄
乳源夜色。许如华摄
乳源民族风情。廖法明摄
世界过山瑶风情园。钟华摄
滨江桥竣工仪式。林嘉豪摄
春节前夕,南水河上水龙泵段的滨江桥建成通车,市民到乳源有名宵夜街的路程又缩短了一截。据悉,再过两个多月,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洲街桥也将扩建完工。沿河还有迎宾桥、紫荆桥、鲜明桥,山水之都风情毕现。一座座桥梁与周边道路形成网格交通系统,使得两岸交通更加顺畅,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除此以外,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还搭建起一些无形的桥梁——丹霞机场落成通航搭起空中飞桥、瑶寨整村搬迁筑就出山之桥、“双变”促成产城融合之桥。这些有形的、无形的桥梁共同筑起乳源人民通往幸福生活的桥梁。
该县紧紧围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乳源样板、奋力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的目标定位,按照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为导向,制定《乳源瑶族自治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创新形成“1+6+5”政策措施体系,即1个总体实施方案、6项配套实施细则和5项专项行动方案,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作出具体要求、明确行动指南,在城镇建设品质、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该县坚持以人为核心,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并积极推进农村“三权”权益改革,探索农业转移人口“三权”退出机制,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三权”权益,使农民转得放心、移得安心。
该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对落户城镇实施零门槛,优化户籍办理“一站式”服务,全力做好零门槛落户服务保障。积极推进搬迁安置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城镇。年该县城镇化率为47.16%,全县城镇化率稳步上升。
在住房保障上,建成瑶乐居、坝厂、游溪镇瑶馨雅居、政研新村、机场安置小区等多个安置点。将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政策相结合,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近几年妥善安置3个瑶族镇余名村民整体迁移至县城或镇区。从偏远深山区迁到适宜居住的地方,群众出行、子女就读、看病、饮水、就业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该县还计划建设政府租赁住房,引导工业园区周边农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面向企业、工厂员工的租赁住房,解决进城务工、读书人员(陪读)的住房问题。在安居基础上,加强引导“两不具备”搬迁、水库移民搬迁和征地拆迁安置等入住城镇的人员落户城镇。
为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机会,该县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三年来培训人次。同时依托乳桂经济走廊建设,吸纳就业多的产业项目,新建成东阳光精箔三期、金贝源婴童用品、怡隆光学、胜蓝二期等多个工业企业,以扩大就业带动城镇化。据统计,年该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0.8个百分点,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文明城市乳源样本添加了“催化剂”。
城镇建设品质大提升
丹霞机场通航、滨江桥通车……过去的一年多,乳源城镇建设提质增速,可见可感可知。这与该县强化城镇规划引领、统筹生产力布局、实现空间精准管控的谋划分不开。
该县以建设“生态景观壮美、民族风情浓郁、休闲浪漫文明”的最美少数民族县城为目标,全面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发展辐射力。推进城市“东拓、南进、西优、北控”战略。东拓,主动对接韶关新区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南进,推进城南片区开发,发展产城融合区;西优,联结南水湖休闲区,优化生态文明及文化旅游格局,形成登高生态休闲区和幽静品质生活区;北控,推进老旧城区改造提升,延乳桂公路往云门山方向优化发展。
近年来,乳源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建成城市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善县城道路设施,启动北环路改造、洲街桥建设、东湖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今年春节前正式通车的滨江桥有效缓解了鲜明桥和紫荆桥的交通压力,还特设了观景台。
通过实施“+”美丽圩镇建设,从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精神文化方面提级扩能,增强镇区承载产业和人口能力,提升圩镇集聚辐射能力。目前,该县第三批一六镇和大布镇镇街提升项目有序推进,洛阳镇、桂头镇高品质建设了星空书吧和风度书房,城镇面貌各具特色、焕然一新。
以丹霞机场落成通航为契机,加快构建“水、陆、空、铁”一体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完成乳桂路等7条公路提升改造,建成旅游公路2条,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公里。此外,该县还配合推进韶连高速、韶贺高速、厦昆高铁韶关至贺州段、京广(武广)高铁第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乳源设立高铁站和出入口,打通向西大通道。谋划建设乳桂经济走廊第二通道,提升县城连接韶关丹霞机场交通通行能力。配合推进北江航道扩能升级上延工程规划建设。将空港机场、高速公路、高铁、北江航道连线成网,打造贯通全县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交通支撑。
公共服务供给有保障
年,为推进城镇教育优质发展,该县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快东湖幼儿园等县城和乡镇幼儿园建设,确保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在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比例达80%以上;启动新建东湖小学、扩建一六中心小学等乡镇小学,解决城镇优质学位供给不足问题;不断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积极推进高中阶段学位扩容、提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结合“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推进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对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落实义务教育惠民政策,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及易地搬迁子女就近入学率%。
为提供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瑶医瑶药产业化发展,成立县中医药(瑶医药)发展中心,持续开展瑶医瑶药文化街义诊活动14场,服务群众多人次;县妇医院升级建设项目、县“”急救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医院择址新建项目、县妇幼保健院一期建设项目、中医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乡镇人社所等基层平台建设,加强对基层就业服务人员的业务培训;统筹城乡就业,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出台《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办法》,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公寓套。
高质量创建成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完善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构建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10分钟文化圈”,方便群众就近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
产业集聚促产城融合
该县大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集中向城镇集聚。
打造乳桂经济走廊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聚焦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培育以健康产业、高新材料、航空产业、总部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已建成怡隆光学、胜蓝电子二期、广科乳源创新园等工业项目。年,乳桂经济走廊生产总值达到95.4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8.8%。
全力推进东阳光“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工作,将东阳光厂区以及与东阳光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工厂区,纳入改革试点实施范围,加快从传统的生产型厂区向产城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转型,推动园区与县城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资源资产价值化。
“双变”工作围绕“土地盘活、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三大目标,创新实施“三着力、三推动”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据统计,年,乳源高新区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亿元,增幅16.5%;乳源东阳光完成工业总产值.53亿元,增幅31.35%。
通过着力抓闲置低效用地整治,推动产业扩容增效。年盘活15宗低效用地亩,大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和集约节约水平。如恒扬科技园二期项目,盘活原景盛公司低效地块46.5亩,将建成生产集阳极铝箔、铝电解电容器于一体的产业基地,目前已经完成旧厂房改造和安装设备,投产6条生产线,年产值约万元,待整个科技园建成后年产值约6.6亿元,提供就业岗位个以上。
着力抓项目加快建设,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聚。以东阳光企业为龙头,不断延伸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链条,推动生物医药、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共谋划先进材料产业和健康产业项目21个,计划投资63.05亿元。年,推进工业项目10个。其中,园区在建工业项目6个,总投资约23亿元,预计产值73亿元。新建成东阳光精箔三期、金贝源婴童用品厂及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器等3个工业项目,年产值可达9.2亿元。东阳光生物科技药物产业项目已完成一期主体工程建设,预计今年3月建成投产,建成后年产值达10.6亿元。璞泰来氟树脂项目总投资预计达14亿元,已完成项目征地,目前正在进行“三通一平”,投产后产值约亿元,贡献税收8.5亿元以上。禾康年产2万吨杀菌剂项目投资1亿元,正在改造旧厂房,拟安装设备,预计今年4月投产,新增产值4亿元。正加快推进卓特新能源制造生产线项目和春夏新科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落地动工,卓特新能源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亿元,预计5月份动工建设,计划年底建成投产,新增产值4亿元;春夏新科大健康项目总投资12.41亿元,目前已经完成签约,预计今年4月底动工。实现了项目支撑产业发展,形成产业有效集聚,推动乳源高新区传统化工往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
着力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将园区及周边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县城品质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县城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谋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项目25个,计划投资24.83亿元,目前已动工建设18个,完成了东阳光园区道路、供水管道更新、单边绿化、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区综合服务平台一期建设,有序推进东阳光山水城到京珠高速路口沿线农村外立面提升和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即将实施迎宾路口和东阳光化工路口整治提升,规划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固废处置场、危化品运输停车场、国道线园区段改造提升工程、园区供水供气工程等基础设施。为解决东阳光厂区及周边企业职工子女入学问题,启动东湖小学、东湖幼儿园建设项目,东湖小学目前正在开展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东湖幼儿园已动工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园区建设迈出了扎实步伐。
(图/文:文静欧辉王明杨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