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东西北发展之道,莫要急,一切都会水
这两天,深圳来大人物庆祝特区四十周年,这里感叹一下三十多年前的四个经济特区里,唯有深圳可圈可点,珠海也稍微能入一下法眼,厦门借助计划单列市及闽南富裕的厦漳泉三市兄弟的“扶持”也能够畅谈一二。
我们回顾一下广东年GDP,珠三角核心六市广佛深莞中珠占了广东21个地级市经济总量的80%左右,呜呼,也真是能作的,这里的“作”是指珠三角作为世界工厂拉动经济的能耐,如今深圳这类的城市经济也逐渐转型。
粤东、粤西及粤北共15个地级市的经济仅占20%不到的总量,这还真怪不得这三个地区,不能说那里的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粤西的发展相对珠三角而言比较乏力,不是人的原因,首先上面给粤西的定位就要求是发展农林渔业,工业次之,粤北则是生态屏障区域,粤东则有点比较难说了。
还有就是地理位置的问题,还是拿粤西来说,规划职能上和广西雷同,产生竞争关系。另外就是投资问题,这回说说粤东,起码粤西的老板还会回家投资,不像潮汕的老板在珠三角挣大钱,可是不肯回潮汕投资。
就算粤西的几个城市总体比潮汕强,但粤西的缺点和潮汕一样,除了国家投入外,只有自己人的资金投入,没有外来资金,至于什么原因,所在地区的人很清楚,就和“投资不去过山海关而至东三省”是一个道理。
其实,小编看来,只有把珠三角发展到一定高度,自然能带动非珠地区的发展,总想着把企业迁到非珠地区是不现实的,不能像广东的竞争对手江苏那样的做法,它的地势一马平川,大部分市都有海或靠海,北部靠近第三GDP大省山东和第五的河南。
江苏海对面就是日本韩国,加上江苏省人文荟萃,地理条件真的得天独厚。粤北呢,靠近湖南和江西,靠近的还都是这两省的边缘地区,这两个省还等着广东辐射呢,对粤北没有帮助只有竞争,君可见江西赣州每年都来广东招商?粤东和粤西也是一样的道理。
非珠地区的发展只有靠交通,发展旅游业,留住青山绿水,年轻人可以去珠三角发展,不愿去的,就建设家乡。还是那句,想珠三角的企业外溢到非珠地区,不是很现实,没看见连惠州都才刚刚溢到,其实非珠地区的人在珠三角发展的工资水平并不低,不会比苏北差。
最后说到非珠地区典型的粤北,韶关所有区县小编有都去过,个人感觉是韶关正在空心化,掌握着粤湘赣交通咽喉和北江航道却很缺人,尤其是工业,错过了9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的契机,没有发展出知名品牌太遗憾。
还有各方面环境也不理想,新丰翁源都是较穷的农业县,乳源偏向连州瑶族认同,南雄又省直管,只有始兴乐昌关系较紧密。最讨厌的是韶关都这样了还要禁摩,韶关本地人说一句,等个公交可能40多分钟,五线小城禁摩限电,小市民出行不便,还把农民挡在市区外,其实真没必要那么早就把一些民生领域标准向广深看齐。
还有省际贸易也没搞起,看封开廉江饶平等省界地方,都有不少繁忙的市集,韶关好像没有呢。搞旅游距广州又太远,争不过清远河源。所以,唯有保持生态,相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