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三江烟云激荡半江桥穿梭于历史时空的任

在手机阅读时代,拥有三江汇流之形胜的三水是一个适合横屏观看的城市。我们轻轻“点开”位于西南街道河口社区的半江桥,可以发现一个被“折叠”的时空。

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远眺三江汇流处。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半江桥,宛若一支秀笔,指向江心。以它为圆心,方圆约3公里内,映入眼帘的是老县城遗迹仅存的察院街、遗址依稀的三十六江楼、陈白沙登临的思贤滘、何维柏结庐读书的昆都山,金庸写入《鹿鼎记》的“三水那一战”,以及一百年前三水与现代文明初次拥抱的海关大楼、广三铁路遗址……

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半江桥曾有多繁华?追寻老城记忆的任意门,已经敞开在我们面前。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半江桥。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兵家必争之地:

镜鉴南明之覆亡

又见名城作战场,势危累卵溃南疆——这是打开任意门的第一串密码。这十四个字,来自郁达夫《离乱杂诗》的其中一联。三水河口,担当得起这诗中所描述的千钧一发之际的兵戈杀伐之气。

在以半江桥为圆点的这一片水域,处处曾是古战场。唐宋时期,朝廷已经派水师在对岸昆都山下设营驻守。明清易代之际,南明的“唐桂之争”在此爆发,抗清名将李定国,平南王尚可喜等各方势力均在此展开争夺。

建于年的半江桥,生来就带着自古已有的凛冽兵气。据说,半江桥之所以被建造,便是出于军事斗争所需。彼时,广东第四路军总司令余汉谋拨款20万元建河口军桥,拟作军运之用,半江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宽3.8米,长.5米,有桥墩48个,由东北至西南延伸至江心。

后时局变幻,半江桥建成后未曾发挥过较大的军事用途。再后来,半江桥成了造福一方百姓的桥梁——其江心一端一度建成三层码头,水涨时可从半江桥上下船,水浅时从下层上船。

不过,在这一片水域,有过一场看似规模不大却影响深远的战斗。那就是发生于清顺治三年(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南明桂王与唐王两个政权之间爆发的“三水那一战”。

据《三水县志》所载,南明桂王与唐王为争夺帝位,双方军队在三水县城以西爆发激战,桂王的军队被唐王的军队打败,死伤余人。但胜利的唐王并没高兴太久,就被清将领李成栋率兵袭取广州,君臣不屈而死,绍武政权存在仅40余天。“唐桂之争”直接导致广州陷落,远在肇庆的朱由榔则在李成栋的追击下一逃再逃,粤北的陈课和童以振,还有粤西的洪天擢都成了孤军,很快被李成栋各个击破,广东全境失守。“唐桂之争”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再一次断送。

这一段南明往事,更被金庸收入《鹿鼎记》第九回,以天地会徐天川和沐王府白寒松、白寒枫兄弟的相识与纠纷徐徐带出。本来,天地会与沐王府都是打着抗清复明的旗号,三人在共谋抗清、把酒言欢之际,却因为“拥唐”还是“拥桂”而心生芥蒂,甚至大打出手。

自古兵家必争之地,或是历史名城,或是天然险阻,又或是交通枢纽。一朝的命运走向,有时就取决于能否守住这些重要的关口。这些因素三水显然不具备,甚至在历史上,三水河口从没有发生一战定乾坤的著名战役,但是在文学上,它又何其有幸,只是凭着一次历史的偶然,从此融入了金庸的武侠世界,成为那气象万千的文学瑰宝一角:

如风陵渡口,那是郭襄一见杨过误终身;如襄阳城,那是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三水河口,则以“唐桂之争”警醒后人,镜鉴南明之覆亡。

开埠通天下:

先民由此拥抱世界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这是打开任意门的第二串密码。这九个字,来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三水河口,沉甸甸地镌刻着一个时代的屈辱与图强。

循着半江桥,让我们将视野从历史的时空收回到现实当中。在桥的另外一端,那里有三水拥抱现代文明的其中一个见证——佛山最古老的邮局。与邮局相隔数十米之外,是广东最古老的海关大楼。距海关大楼约一公里之遥,是广东最古老的火车站。它们都诞生于一百多年前,彼时,正是20世纪初叶,立国近年的清王朝已是大厦将倾,中华大地,狼烟连绵。

位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片区的百年海关大楼。佛山日报记者王澍摄

中法战争爆发13年后的清光绪二十三年(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缅甸条约》,正式规定清政府开放广东三水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此设领事馆和海关。同年,英国在三水旧县城河口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实行外籍税务司专断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人事制度,关税收归英国所有。年,三水旧海关大楼建立,矗立至今的百年海关大楼见证了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那段屈辱历史。

屈辱之下,三水河口以奋发图强之姿书写历史:

清光绪二十五年(年)11月,朝廷在三水正式开办二等邮局,有邮差6名。始建时,三水老邮局择址在县城南门外,年搬到现在的位置——即半江桥的起点,辖下有9处代办所和3处信柜。后来,便捷的水陆交通使河口旧邮局成为重要的邮政中转站。

清光绪二十七年(年),广三铁路正式兴建。广三铁路从广州石围塘到三水河口,全长48.9公里,2年后全线通车,是广东第一条通车的铁路。

……

三水由此拥抱现代文明。《三水县志》记载,三水河口开埠后,迅速成为西北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转运中心,常有英、美、日等国军舰、商船来往停泊于此。来自外国的洋火、煤油、洋布与来自本土的丝绸、茶叶、花生油、纺织土布等商品在此进出,随着广三铁路与西、北江航运连接,这一“水铁联运”模式更是使得河口成为沟通广州与粤北、粤西乃至中国大西南的桥头堡。后来,半江桥也一度成为一座规模较大的船舶码头,过往船只可以在此停泊及装卸货物。据说,民族资本家荣毅仁的祖父从河口发家。荣毅仁的祖父荣熙泰、父亲荣德生先后在三水河口厘金局(相当于税务局)任职。如今,荣熙泰和荣德生当年在河口租住的旧屋仍保存完好。

世界也在这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如河口城外的魁岗文塔,不但被印在年经广三火车站邮局寄往国外的明信片上,还出现在日本人森清太郎编撰的《岭南纪胜》。在《英国人眼中的三水》一书中,收录了一张记录河口港帆樯云集的照片,作者还写道:“广州、佛山、陈村来的帆船皆停泊于此(河口港),载来煤油、盐和杂货等供应西江、北江偏僻遥远的山区。”

三水河口百年火车站主题公园内的河口古兵器陈列馆内展出了先秦时代至清代的百余件兵器,馆中的首个展柜中展出的“钺”,是该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一百多年前的河口,从这里发出的一声声电报、一封封邮件、一声声汽笛,记录着三水如何被动地与世界产生连接,而先民又是如何从这里出发,走向远洋。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沿着半江桥出发,这些古建筑静默无言,却在历史的时空中打下一个个坐标,让一百年前的画面,一百年前的故事,有迹可循,从未淡忘。

文/佛山日报记者杨立韵

图/佛山日报记者王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4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