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经济圈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
中国三大经济圈,是指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各有规模,定位也各不相同。这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长三角经济圈
长三角紧临东海,位于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为我国最大的内河长江的出口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长三角经济圈是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副中心,包括江苏的苏州、无锡、徐州、扬州、泰州、南通、镇江、常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浙江的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绍兴、舟山、台州、金华、衢州、丽水,安徽的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共30个城市。以沪杭、沪宁高速公路以及多条铁路为纽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规划范围正式定为苏浙皖沪四省市全部区域。
长三角经济圈长江的黄金通道流经29个主要城市,把长三角引向内陆腹地,是世界与中国大陆连接的重要门户地区。长三角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长三角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
长三角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指明,长三角城市群要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建成最具经济活力的资源配置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排头兵、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年度城市群品牌前5强排名第2位。
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佛肇+韶清云”(广州、佛山、肇庆+韶关+清远+云浮)、“深莞惠+汕尾、河源”(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珠中江+阳江”(珠海、中山、江门+阳江)等三个新型都市区发展理念率先实现一体化。由9+6融合发展的城市所形成的珠三角城市群。大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面临南中国海,为西江、北江、东江的汇合处,也即珠江的出口处,水陆交通发达、海外联系便捷,是内地沿海南部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地区。珠三角素有“珠三角”、“大珠三角”之分。近年来又提出了“泛珠三角”的概念,其包括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这说明了珠三角的迅速崛起以及有着巨大的拓展空间,并且有望成为世界瞩目的特大经济区。年12月5日,《中国城市营销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珠三角城市群位列-年度城市群品牌前5强第4位。
珠三角经济圈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亚太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区之一,它以广东70%的人口,创造着全省85%的GDP。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另外两个是长三角、京津冀),有“南海明珠”之称。
珠三角经济圈珠三角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环渤海经济圈
“环渤海地区”亦或是“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辽宁、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东部,分别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31%和总人口的22.2%。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沧州、石家庄、保定、沈阳、大连、济南、青岛、烟台、秦皇岛、葫芦岛等多座城市。
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北部地区,京津冀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辐射带动环渤海地区以及中国北方腹地,区位特殊、工业密集、城市密布,是北方内陆地区通往世界的重要门户区域。一般认为,狭义上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京津冀为中心、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从更大的范围来说,已形成了“5+2”战略合作格局的框架,即河北、山东、辽宁、山西以及内蒙古中东部五个省区加上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
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形成了中国重要的工业密集区和密集城市带;区域规划发展的起步较晚,区域经济发展相对于珠三角和长三角明显落后;开始全力构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新平台,建立“多赢”的区域协调和合作新机制。
环渤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扩展阅读:中国十大国家级城市群:您都知道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