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入中国,南方水域40年被占,此鱼易混

据报道,我国被外来物种侵占的情况相当严重,数量超过种,包括众所周知的小龙虾、水葫芦、清道夫鱼、鳄雀鳝等。

在这众多入侵物种中,有一种特别的物种非常成功地适应了南方的水域环境,已经驰骋了40年之久,其存在感极强。

然而,尽管这种物种极为成功,它并没有广为人知,通常被误认为是更加常见的草鱼。

01、最成功的入侵鱼种

草鱼作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之一,是“四大家鱼”中的一员,在我国各地都非常常见。

但有一种与草鱼相似的鱼种,其外形和生活习惯与草鱼极为相近,让人初次见到时很容易将其误认为草鱼。这种鱼就是麦瑞加拉鲮。

麦鲮鱼来自亚热带地区,原本生活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的海域。这种鱼的身体较长,形态呈圆柱状,背部的鳍呈红色并分叉。

与草鱼的主要区别在于眼睛颜色:草鱼的眼睛是黑色的,而麦鲮鱼的眼睛则是红色的。正因为它在珠江水系中泛滥成灾,它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入侵物种。

在年的一项科学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珠江的鱼类分布,捕获了条鱼,发现其中有种是外来物种,占了总数的15.8%。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多种外来鱼种中,麦鲮的数量达到了条,占外来种的近半数,甚至超过了被认为泛滥的罗非鱼的条。

许多钓鱼爱好者表示,在珠江钓鱼时经常能钓到麦鲮,其出现的频率远远超过了其他常见的鱼类,尤其是在西江、北江和东江,麦鲮的数量更是众多。

一些钓鱼者最初不认识麦鲮,误以为自己钓到了“红眼草鱼”而炫耀,但吃了之后发现味道非常差,这才意识到那是麦鲮。

事实上,麦鲮不仅在珠江水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它还扩散到了整个南方水域,甚至在江浙等沿海省份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02、麦鲮真的是入侵物种吗?

在印度,麦鲮被视为珍贵的鱼类之一,地位与我国的草鱼相似。但有观点认为,麦鲮并不是一种外来入侵物种,而是中国有意引进的。

事实上,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大力发展渔业养殖,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成熟,开始引入各种外来物种以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现在这些物种被归类为入侵物种,但当时人们对引入外种的警觉性并不高,认为这可以增加我国水系的多样性。

在那个时期,包括罗非鱼、埃及鲶鱼和麦鲮在内的多种外来物种被引入。在过去的40年里,麦鲮表现得尤为出色。

我国最初在年引进麦鲮,当时对其习性并不完全了解,引进的目的是将其作为经济鱼种进行养殖,以便于拓展国际市场。

引进后,通过专门的养殖试验,发现麦鲮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适合大规模养殖。因此,许多养殖户开始大量养殖麦鲮。

然而,由于南方夏季的自然灾害频发,例如洪水和台风,这些灾害使得养殖的麦鲮逃逸,并迅速适应了野外环境,40年来在南方各大水系中繁衍生息。

人们好奇为何在短短40年内,麦鲮能够如此迅速扩散,并问及其为何没有侵占北方水域的原因。

03、麦鲮的生活特性

麦鲮被引进的原因之一是其强大的繁殖和生长能力。

麦鲮是一种杂食性鱼类,对各种食物都能接受,无论是浮游生物、植物还是其他鱼类,都是其食物来源。

在珠江水系,这为麦鲮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让其生长得非常快。

对于麦鲮来说,南方的温暖水域简直是天堂,因为作为亚热带鱼类,它不能在低温环境中生存。一旦水温低于12°C,麦鲮的活动就会变得迟缓,失去觅食能力。水温低于7°C时,麦鲮的心肺功能会受到影响,不久后便会死亡。而在3°C以下,麦鲮将大规模死亡。

但在南方,年平均温度在15°C以上,为麦鲮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尤其是春夏秋三季,麦鲮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一年内麦鲮可长达2斤重。

麦鲮的繁殖能力极为强大,一条2斤重的麦鲮在成熟产卵期可以一次产下10-20万颗鱼卵。随着体重的增加,产卵量也会增加,每增加1公斤,产卵量可增加一倍。

麦鲮的寿命远超过许多其他鱼种,平均可活到12年。与其他鱼种不同,麦鲮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产卵量反而会增加。

除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外,麦鲮还会占据其他土著鱼类的生

存空间,导致本土的鲮鱼数量日益减少。

麦鲮喜欢吃鱼卵,与其共享生活空间的土著鲮鱼经常被其欺负,其鱼卵也会被偷吃。

经过一段时间,南方水系的土著鲮鱼变得难以见到,而麦鲮却处处可见,甚至泛滥成灾。

04、广东的美食爱好者也束手无策

众所周知,广东和福建的美食爱好者特别多,他们偏爱一些稀奇古怪的食材。理论上,面对这些美食爱好者,麦鲮应该早就被吃光了。

以小龙虾为例,虽然繁殖能力极强,但自从日本引入中国以来,其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反而需要通过养殖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如今,小龙虾对中国生态的影响已大大减少,而它们自己反而面临生存问题。每到夏季,全国的夜市都会充斥着小龙虾。

罗非鱼虽然也是一种泛滥成灾的入侵物种,但由于其肉质鲜美且价格低廉,受到两广地区民众的喜爱,不必担心其扩张问题。

但麦鲮的情况就完全不同,其无法控制的泛滥部分原因在于其口感极差,特别是在水质差的情况下,肉质更加难以入口。

即使是两广地区的美食爱好者也对其无可奈何。

据了解,麦鲮的肉质非常绵软,味道难以令人满意,而且鱼刺非常多,这使得很多人对其避之不及。南方本来就有丰富的水产资源,人们宁愿选择其他鱼类。

面对麦鲮,许多人摇头表示不想尝试。

为了牟取暴利,一些水产商贩会将麦鲮掺杂在草鱼中出售,但消费者一尝便知有问题。

尽管如此,一些熟练的厨师还是找到了烹饪技巧,使得麦鲮的味道不那么难以接受。例如,一些餐馆会将麦鲮制成鱼片,炸至外酥里嫩,避免了细小鱼刺的问题。

许多食品公司也推出了麦鲮罐头,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腌制并添加大量香料来掩盖麦鲮的土腥味,从而改善其口感。

此外,麦鲮还可以加工成鱼豆腐、鱼排、鱼丸等产品。由于其价格较低,一些饲料厂也会将其加工成水产饲料。

但无论如何,麦鲮的食用体验仍旧不尽如人意,即使经过再多加工,也难以吸引美食爱好者的兴趣,这也是麦鲮能够泛滥生长的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有多种对生态构成严重威胁的入侵物种,其中我国有51种,这些入侵物种每年给我国造成高达亿元的经济损失。

一些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入侵物种都已被美食家解决,怎么还能造成这么大的损失呢?实际上,入侵物种中三分之二是植物,大部分入侵的动物是昆虫,这些多数是不可食用的,仅有牛蛙、小龙虾、罗非鱼等是美味可食的物种,其他大多数对于美食家而言难以下咽。

因此,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还需保护自然生态,不随意放生或遗弃外来物种,不私自携带种子或其他外来物种入境。

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和这片蔚蓝的天空,希望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自觉保护好自然生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7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