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故事多宝路真的有很多宝物吗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vxbdf/
上一篇文章: 从河源水上智慧监管模式看安防技术在智慧水 下一篇文章: 赏花海怀旧特色烟火气,四月掀起佛山露
“有钱住西关,有权住东山”。西关,广州荔湾区旧称,是明清时期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那时候荔枝湾和泮塘还是一片水乡泽国,后来,随着十三行的设立,西关迅速崛起,成为那个年代广州所有经济发展的集中之地,以及豪商巨贾的聚集地。这里有进出口贸易码头,有各种货栈和仓库,更有各国的商业机构和洋行,促使很多富商都居住于此。
其中西关有“三宝”:宝源路、宝华路、多宝路。这里的每一条路每一个街名都蕴藏着很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先走进多宝路,探寻一下多宝路里的宝物。多宝路名称的由来
晚清时期,生于广东顺德的邓华熙,曾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巡抚、山西巡抚等职,官至二品大员,后来辞官回广州居住。邓华熙辞官回广州之后,在西关多宝路建府第。因为他威望颇高,后来街坊们就推举他为这条街道命名。由于多宝路的位置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于是他便取名为“多宝”,也称多宝大街。后来多宝大街与宝庆新街合并,就成为“多宝路”了。▲邓华熙邓华熙的西关大屋
邓华熙不仅赋予了”多宝街“这个街名,还带来了历史名建筑西关大屋。邓华熙故居又被称作邓宫保第,七开间三进深,占地近千平方米,是典型的西关大屋,也是当时豪宅的佼佼者。西关大屋的典型布局是“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两旁偏间为书房和客房,通常称“书偏”,书偏两旁还有一条俗称“青云巷”的小巷。年落成的西关民俗博物馆,正是参照这座历史上著名的西关大屋而建的。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之后也曾亲临此地向邓华熙请教“治粤”之策。▲邓宫保第上世纪30年代,,邓宫保第的第三开间的花园及其他建筑租给了当时的广州市立小学作为校舍,其余四开间则由于太少人居住,在上世纪50年代就让出来建制药厂了。至此,这个气派一时的“西关大宅门”的邓宫保第便不复存在了。曾经富人们居住的西关大屋,如今都已经成了平民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了。▲多宝大街宝庆大押
在多宝路宝庆中,有一幢坐南朝北建于清末的楼高20米的五层建筑,为前铺后仓的典型当铺建筑。它就是当时六大当铺之一的宝庆大押。也是清末时期广州城市的制高点之一和地标式建筑。▲宝庆大押所谓”大押“其实就是当铺,专门收取抵押品、放高利贷的店铺。能借款多少,都是按抵押品的估价而定。如果到期不赎回,抵押品就归当铺所有了。因为防止水淹的原因,当铺的门坎比一般店铺高得多,有的店铺在门内摆一列大屏风,是为了不让别人看见当铺里的情况,也不让熟人看见典当者的窘相。当铺的柜台也是特别高的,站在柜台前看不见柜台上的物件,这是为了让典当者产生敬畏感,不敢和当铺议价。典当店铺一般多为石库门面,并在外墙上,写上一个大大的“当”字。店堂楼底很高大,窗户却是又高又小,光线晦暗,黑黝黝的墙壁上,贴着一些红纸条,上面写着“失票无中保不能取赎”、“虫蛀鼠咬各听天命”、“古玩玉器周年为满”、“神枪戏衣一概不当”……▲当铺泰华楼
位于多宝坊的泰华楼,始建于年,是清朝咸丰年间广东探花李文田读书的书斋。由于李文田收藏有著名的秦《泰山刻石》宋拓本及汉《西岳华山庙碑》,所以其书轩取名为泰华楼。泰山刻石为秦始皇东巡时刻于泰山之颠的碑刻,已毁于地陷了。明末出土时仅残存29字,后来乾隆时期也毁于大火之中。
李文田为官清廉,从不奢华张扬,屋里几无雕梁画栋,仅保留西关大屋的青砖砌筑、冬暖夏凉的特点。▲泰华楼主人公李文田字畲光、仲约,广东顺德均安上村乡人。咸丰年间,26岁的李文田殿试获探花,之后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内阁学士,礼部、工部侍郎,又入值南书房,任经筵讲官,曾任江南、四川、浙江乡试主考及会试副总裁。清末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是李文田的门生。年蔡元培先生南来讲学,到多宝坊泰华楼会见李文田的儿子李孔曼和孙李棪斋、李曲斋等,并力促棪斋赴北大研读,故年北京蔡元培纪念馆落成,棪斋先生忆李门与蔡元培的三代故交,称“先生为先祖门下士,而予又为先生门生”,感忆师门赋诗云:凝望师门独朗吟,墨钉蛛校壁书寻,当时提命终生受,白首题辞泪满襟。▲李文田光绪三年,李文田还曾协助主持修整清远石角围,三水大路围,使北江大堤在以后几十年一直屹立安然无恙。多宝路的“粤剧明星们”
光绪初年,商人刘学洵在西关建专供演出用的刘园,但是当时只接待本地和外地富商,不对外营业。光绪十五年,刘学洵又在西关桥脚(今多宝路昌华大街)建广庆戏院,这是广州市首家售票公演的演出场所。当年的《广报》,刊登了该院请德财贵班上演粤剧的广告,标明票价:男界白银8分、4分,女界白银1钱2分、4分。此院一开,广州新建演出场所均逐渐公开营业。也吸引了粤剧、曲艺演员、诗人、书画名家常聚于多宝路交流。▲当年天星大戏院演出广告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千里驹、黄不灭、何非凡、楚岫云、林小群、卢秋萍、罗家宝等曾居住于此。很多曲艺名人和音乐前辈还在此演出和作培训指导。
▲何非凡
▲黄不灭
▲粤剧旧照年的时候,粤剧名家白驹容还在多宝路上捐资建了一所养老院,为诸多的粤剧界老人安排晚年的生活。可惜的是现存粤剧艺人的住宅不多了,多宝路77号就是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有“花旦王”之称的千里驹的旧居。▲千里驹旧居红豆粤剧培训班
年,多宝路更成立了由5-10岁儿童组成的享誉广州的“小红豆粤剧培训班”(年改为名”广州市荔湾区多宝街小红豆粤剧学校“)。该校是广州市首个由街道开办的粤剧培训机构,利用小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教学经费则由街道办事处每年拨出专款。面对不断涌现的新的文化冲激,培训班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年轻一代对粤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提升他们对粤剧的兴趣,对粤剧的传承和创新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粤剧小演员多宝路只是承载着老西关历史沉淀的其中一条路,它有着骑楼的冷艳,有着石板路的痕迹,有着深厚历史的记忆,有着文化的创新,有着浓浓的市井味。昔日的西关大屋很多都被城市的建设所掩盖,但是,只要你走进西关,漫步在那纵横交错的幽陌曲巷时,或许你才会领略到那一份让老广眷恋的情怀。相对于高楼大厦的新区,这里的一砖一瓦、粗茶淡饭才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西关独有的风情。(本文为原创内容,如需转载敬请联系本号。以上图片部分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7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