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洪水频发为何不兴建超级水库拦截洪水灾

最近一段时间,广东持续遭遇暴雨袭击(未来预报显示降雨仍将持续),北江流域如韶关、英德、清远等地面临严重的洪水灾害。很多网民质疑:为什么广东不建造大型水库来截流洪水?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

首先,建设大型水库以防洪确实是世界各地普遍采纳的办法,这个方法在理论上是没问题的。

然而,建造大型水库并非想建就能建的。需要合适的河流和地形条件:1.地形条件最佳是盆地——水库能深且宽,储存的水量尽可能大,水库的入口狭窄,可以最小化修建大坝的工程量;2.需要有河流流经,且处于防洪的关键地点。虽然我国盆地资源丰富,如西北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地形条件非常适合储水,但是这些地区缺乏水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适合储水的地形的地区也不少,但这些地方通常土地肥沃且水资源充足,已经居住着大量的人口。比如四川盆地,若想建设大型水库或大湖泊,堵住三峡,靠长江上游的水填满就行了。但是,盆地内的近亿人口和巨大的经济体量怎么处理?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人工挖掘一个水库是否可行呢?许多人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实际上大大高估了人类对自然的掌控能力。按照我国的标准,大型水库的储水量要达到1亿m3以上,1型大水库的储水量在10亿m3以上,2型大水库在1-10亿m3之间。这种规模的水库,人工挖掘能做到吗?

以广西正在施工的平陆运河为例,其土石方总量近3.4亿m3,工期约为5年,总投资达亿元,目前已有超过人参与建设。这么多人和无数的大型机械,劳力劳心5年,花费高达数千亿元,而且是在较长的施工线上——方便开展工作和处理土石方,才能挖出3.4亿立方米?!

什么样的水库,值得这样巨大的投资?难道是用来储存黄金的吗?再说3.4亿m3对于水库而言实际上并不算大!广东防洪需要的是数百亿m3的大型水库(例如中国最大的三峡水库,容量达亿m3,世界排名第25)。再次强调,开挖这样的大型水库远超人力所能及。

▲自建国初期以来,我国一直积极地修建水库。五千年文明历史中,不断地建设和修复水利设施,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能名垂青史。

谈到广东省,珠江水系的三条主要河流中,东江的防洪措施做得最为完善和安全。广东最大的水库万绿湖(容量亿m3),第二大水库枫树坝(容量约20亿m3),以及排名第五的白盆珠水库(容量12亿多m3)均位于东江流域。枫树坝位于东江干流,万绿湖位于东江第一大支流新丰江上,白盆珠位于第二大支流西枝江上。东江滋养了大湾区三分之一的人口和近一半的经济体量,水利设施非常完善,年数据显示,东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38.3%,逼近国际40%的警戒线,虽然洪灾较少,但已呈现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万绿湖常年无法满载,还存在咸潮上溯等生态问题。

▲数十年前香港面临的缺水情况的老照片,没有东江的供水,香港也不会有今日的繁荣。

广东省最危险的地区实际上是北江。北江位于南岭山脉的迎风面,降水量极大;北江的水系结构如叶脉一般,两侧密集的支流汇聚;地理位置处于珠三角地区的中心,对广州和佛山等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构成巨大威胁!

为什么不能像东江那样修建大型水库来储存洪水、调节枯水期呢?并非不建,而是能修的地方已经建过了,主要是因为山地多、平地少,水库容量有限,无法储存大量水。例如广东省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飞来峡的库容量为19亿m3,最近一次,飞来峡水库的入库流量达到m3/秒,近乎百年一遇的水平。我们来计算一下,如果暴雨持续、最大流量不变,一小时能带来万m3的水,一天则为16.33亿m3!飞来峡本身就有水,不是空的,如果不进行泄洪,一天都难以承受!!!

▲位于清远市的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图片,来源:广东水利厅网站

如果万绿湖位于飞来峡的位置,在百年一遇的最大流量情况下不泄洪(暴雨时下游压力也很大),也许能坚持一个星期,一般不可能有这么长时间的暴雨持续。如果有几百亿立方米的容量,那安全无忧了。

▲英德盆地的地图显示,从地形角度看是一个理想的储水结构,且汇集北江的各大支流,是防洪的关键位置

那么问题来了,北江流域有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建设这样大容量的水库呢?目前实际上已无空余地,除非是不考虑英德或韶关这两个城市。这两个城市位于北江叶脉状水系的汇流处,防洪位置极佳,尤其是英德,如果能将城市迁移,为每位市民在广州提供住房安置,将整个英德盆地和峡谷转变为大型水库,库容将非常大,北江水系的洪灾可能永远解决,珠三角上方的大水库在枯水期也足以供水。但这只是从地理角度考虑,涉及到如此多的人口、经济和文化价值,淹没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此这也是一个经济和民生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903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