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与五湖紧相连,何谓三江三江何处
吴歌原创
三江与江南密切相关。在太湖流域,“三江五湖”经常是连在一起说的。前几天发布了“何谓五湖”之后,就有朋友私信我:说一下三江吧,它们与五湖什么关系?
长江五湖是太湖流域以太湖为中心的五个湖泊,三江就是与太湖密切相关三条河流。江南人一向把较大的河流称为江,浙江八大水系,七条被称为江:鳌江、飞云江、瓯江、灵江、甬江、曹娥江和钱塘江,只有一条被称为溪:苕溪。无锡阖闾王城遗址附近有一条闾江,现在不大,但我总觉得是沧海桑田,古代应该是一条挺大的河,沟通芙蓉湖和太湖。
说三江与太湖密切相关,是因为我觉得三江之说源自《尚书禹贡》,当与太湖有关。《尚书》是战国时期的古籍,记述了山川物产风物,歌颂了大禹治水和规划的功业。在介绍古扬州时开篇五句说:“淮海惟扬州。彭蠡既猪,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翻译成现代语言大意是:北起淮河至东南沿海都是扬州(备注一下:古扬州与今扬州市是两回事,扬州市仅有其名而无其地域范围)。彭蠡湖兼蓄诸水,候鸟已经在那儿安居。三江导水入海,太湖已经安定了。彭蠡湖指江北淮南之间的湖泊,震泽是太湖的别名,根据这个说法,这三江就是解决太湖水患的三条主要河流。
吴淞江现在是黄浦江支流三江指哪三条江?有几种说法。有说是以钱塘江、中江和长江为三江,钱塘江为南江,长江为北江。此处中江就是指从芜湖接通长江和太湖的胥溪加荆溪,现在溧阳段仍被称作中江,中江是以其地理位置处三江之中间而得名。《汉书·地理志》以今吴淞江和胥溪加荆溪,并长江下游段称之为南江、中江、北江,此三江南江为太湖下游排水河流,中江为上游来水河流,长江既是太湖来水之源,又是排水之处,所排之水均入东海。这与“三江既入,震泽定底”的说法是相吻合的,三江的功能就是使太湖既蓄水,又不涝。
太湖上游来水主要两个源头,一是长江,太湖西面的中江是上游,纯粹的来水通道;而原来北面的芙蓉湖则是太湖与长江之间的泄蓄湖,双向调节太湖与长江之水,马山闾江就是原来的一个接通梅梁湖的通道,另一通道在雪堰桥附近入竺山湖。二是天目山和宁镇丘陵山水,宁镇丘陵山水通过中江进入太湖,天目山山水通过东西苕溪进入太湖。
浏河就是古代娄江太湖下游排水原来有很多出口为太湖分水,清代无锡人钱泳在《履园丛话》“水学”章中认为无锡有21港、长洲有6港、吴县有9港、吴江震泽有72港为太湖分水至周边河流湖塘,但他认定三江才是主要泄水通道:一是吴淞江,从吴江排水入海,古籍称“吴淞古江,故道深广,可敌千浦”,河口最宽处呈喇叭型,有20里宽阔,后来因为水利改造而成为黄浦江支流,不再直接与东海相通了,但黄浦江的出海口依然叫做“吴淞口”。二是娄江,现名浏河,从苏州东北排水入太仓长江。三是白茆塘,从长洲经无锡排水入常熟长江,。现后两条已失却古时功能。此三条河流古代经常淤塞,每年都必须兴修疏浚。如果其中一条不通畅,太湖在天气正常年间也会泛滥成灾。
大禹治水的得意之处在于疏导,所以,我以为这才是可以让太湖不患水涝而安定的根本。《禹贡》所说三江五湖中的三江,当指此三江。
中江至于前人后人所言其他地方的三江,比如长江三江源,浙江三江口,湖南洞庭湖三江,等等,就与太湖(震泽)无关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