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鹏鲲如何科学治水,这些问题值得深思观
水利部副部长叶建春7月13日介绍:6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全国共有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条河流发生超保洪水,33条河流发生超历史洪水;长江、黄河上游、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太湖先后发生1号洪水。目前,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仍处于超警状态。
6月22日,有水文记录以来最大洪水通过重庆市綦江区
毫无疑问,长江流域正面临着巨大的防汛压力。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应急管理部副部长郑国光在发布会上说:今年我国降雨总量大,局部强度大。6月以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为年以来同期第2多(根据中央气象台消息现已上升为最多);洪涝受灾省份多,全国有27省(区、市)万人次受灾,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8万间。
解放军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加固堤坝,图源见水印
与“98抗洪”相比,此次洪灾我们不仅动用了更加先进的科技手段,更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凸显了科学精神和科普意识,这是本次救灾的一大亮点。国家减灾委员会、水利部、气象台积极汇总气象水文信息并及时发布预报,为救灾工作提供坚实的决策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等专业机构以事实为群众宽心,告诉我们疫情洪灾双重夹击之下,中国粮食安全依然有保障。很多科学工作者积极科普及时澄清谣言,并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回答了《为什么我们能碰上这么多“百年一遇”的洪水?》。
科学走上救灾舞台的中心,这是一件好事情。因为抗击洪灾不仅仅考验执政为民的态度,也不仅仅需要调配人力物力,更是一件值得科学研究和决策的大事。
下图中中部的黑线表示的是美国某条河流洪水峰值10年一遇的标准。虽然超过该线的洪水平均间隔10年才会来一次,但是我们可以看到,9次发生洪水的间隔中只有3次超过了10年,相反有六次洪水之间的平均间隔仅为6年。也就是说,发生大洪水的年份在时间上相当集中。
图片来源:waterwatch.usgs.gov
水文学告诉我们很多河流都存在这样的现象,长江很可能也存在同样的现象。从观测数据来看,这种猜测未必不合理。6月1日以来,南方出现6次强降雨过程,截至7月12日,长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达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9%,超过年(毫米)和年(毫米),成为年以来同期最多。但与年非常接近,说明降水偏多可能在年份上确实存在集聚效应。
因此从最大程度减少损失的角度出发,抗灾必须治水,治水又先于抗灾。如何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带入到长江治理事业中去,下面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有灾方觉建坝好无灾支持兴建难
7月12日23时洪峰过境武汉,《人民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