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里的耒水水经耒水注考

○耒水

△耒水出桂阳郴县南山。

耒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西北流迳其县北,西流三十里,中有十四濑,各数百步,濬流奔急,竹节相次,亦为行旅氵斥涉之艰难也。

耒水,按《水经》及郦注所述之流向比对汝城县故城等地望方位,比对腾讯地形图。综合考量《水经》及郦注所述之耒水上游大致相当今淅水;中下游大致相当今东江、耒水。《中国地名辞源》认为耒水上游湍急,自城关往下河道弯曲,故名。“耒”为耕具曲柄,此借喻河流的弯曲。[1]

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居耒水上游。东界江西省崇义县,南部与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市相邻。东晋升平二年()分晋宁县地置汝城县,县治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三星镇城郭村。南朝陈天嘉元年()改置卢阳县,并为卢阳郡治。隋开皇(—)废郡[2]。另按《湖南省文物地图集》卢阳县故城,位于汝城县泉水乡城廓村北,系南朝陈遗存。平面呈长方形,东西残长米南北残宽80米。夯土城墙残存,东西两向高约5米,厚约5米,南北仅存遗迹。采集有方格纹陶器残片。据清《嘉庆一统志》记载:南朝陈天嘉元年(年)建卢阳县于此。[3]

图表3汝城县故城、乌龙白骑山、十四濑腾讯地形图之方位示意图

桂阳郴县,秦置,属长沙郡。治所即今湖南郴州市。汉为桂阳郡治。隋初为郴州治。大业初为桂阳郡治。唐复为郴州治。五代晋改为敦化县,后汉复改郴县,仍为郴州治[4]。因源出境内岑山的郴水而得名。“郴”从林从邑,取义“林中之城”,以多木而得名[5]。

乌龙白骑山,按其位于汝城县故城东推析,约相当今汝城县东土桥镇一带之山岭。(如腾讯地形图所示)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七云:“乌龙白骑山在永兴县,《寰宇记》引《湘中记》云:汝城县东有乌龙白骑山。远望有黑石如龙,白石如马,两面罗列故号曰乌龙白骑山。[6]但周宏伟、艾天福认为“乌龙白骑山”一名,有些不像纯粹的汉语地名,而很可能是古越语词的汉字记所地名与汉语地名的混合体。按“乌龙白骑山”文献中也叫做“耒山”,如在《汉书·地理志》中,耒水是明确发源于“耒山”的。“耒”字名称自然也当是古越语词的记音汉字,因为在楚怀王六年(前)所制《鄂君启节》中是写作“”的。[7]

十四濑,比对腾讯地形图(如上图3所示)十四濑约为今淅水流域转堂至龙脑上一带蜿蜒曲折崎岖难航之河道险滩。

又西北迳晋宁县北,又西左合清溪水口,水出县东黄皮山,西南流历县南,又西北注于耒水。汝城县在郡东三百馀里,山又在县东,耒水无出南山理也。

晋宁县,西晋太康元年()改阳安县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隋初废。[8]

清溪水,按《清一统志·郴州一》引《州志》:清溪水“源出钴鋂泉,至水口合平石、杭溪二水,过旧县前,横流十里,会泸渡江,合耒水”[9]比对腾讯地形图(如下图4)黄皮山相关颇疑上述郦注“又西左合清溪水口”有误应按清溪水实际流向校正为“又西右合清溪水口”。

黄皮山,按《一统志》:清溪水“源出钴鋂泉”推析,则黄皮山亦应在钴鋂泉一带。按钴鋂泉,在今湖南资兴市东。源出八面山李家洞,为资兴水之源。《舆地纪胜》卷57郴州:古鉧泉“山下有一泉,方圆十余里。泉旁石壁峭立,其泉深邃清澄莫测[10]按此则黄皮山大致相当八面山李家洞一带之山岭。(如下图所示)

图表4清溪水上游流域腾讯地形图。按《一统志》:清溪水“源出钴鋂泉”推析,则黄皮山大致相当钴鋂泉(八面山李家洞)一带之山岭

△北过其县之西

县有渌水,出县东侠公山。西北流而南,屈注于耒,谓之程乡溪,郡置酒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献同酃也。

渌水(程乡溪),按其“出县东侠公山(约今郴候山)”比对腾讯地形图,揣测渌水大致相当今三都河[11]

图表5渌水(程乡溪)“出县东侠公山(约今郴候山)”比对腾讯地形图,渌水大致相当今三都河

侠公山,杨守敬按《元和志》渌水出郴侯山。认为《元和志》将侠误为侯[12]。故按《元和志》侠公山即郴州资兴蓼江之郴侯山(亦名侯公山)。郴侯山相传郴侯曾居于此,并因此得名,郴侯山亦成为名山。然而郴侯是谁?千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一派认为郴侯是义帝(楚怀王)之后。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南宋王象之,他在《舆地纪胜》中说:“郴侯山,汉昭帝四年封楚王孙畅为郴侯,故名。”另一派认为郴侯是汉代刘姓皇族后裔。最早记载的是《万历郴州志》,该书载:“郴侯刘畅,楚王(刘姓楚王)孙,昭帝四年封。”这一派的主要依据是《史记》和《汉书》均记载:“义帝无后。”年湖南开元博物馆馆长黄彬荣收集的“晋故曹夫人碑”破解了“郴侯”是谁的历史谜案。该碑文共字,字迹清晰。碑额上有“晋故曹夫人碑”,正文:“永和四年八月辛亥朔十一日辛酉,晋故桂阳耒阳东乡敖里程氏命妇曹夫人之神墓。夫人同郡郴县曹氏女也,九德太守郴侯之孙,汝城君之长女也。母仪既著,九亲归仁,出适程氏。夫人年四十有二,以其三年闰月八日乙未寝疾终,以四年戊申岁九月三十日下葬。”按碑中的“郴侯之孙”清楚地表明,“郴侯”即“曹夫人”的爷爷。郴侯姓曹,既不是“楚怀王孙畅”,也不是所谓的皇族后裔“刘畅”。[13]。

程酒,也称程乡酒。古代郴州贡酒,因取程江水酿制而得名。宋代诗人杨億(-)字大年,建州浦城人,任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的《此夕》诗云:“程乡酒薄难成醉,带眼频移奈瘦何。”《徐霞客游记》:“程乡有千日酒,饮之至家而醉,昔尝置官酝于山下,名曰程酒,同醽醁酒献焉。”《九域志》:“程水在今郴州兴宁县,其源自程乡来也,此水造酒,自名“程酒’,与醽酒别。”明代《谈荟》:“有行千里而始醉者,桂阳程乡酒也。”清光绪元年《兴宁县志》记载的兴宁八景:“程乡醁水:程水源出七宝山麓,以之造酒,色碧味醇,久而愈香。”[14]

耒水又西,黄水注之。水出县西黄岑山,山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黄水东北流。按盛弘之云:众山水出注于大溪,号曰横流溪。溪水甚小,冬夏不乾,俗亦谓之为贪泉,饮者辄冒于财贿,同于广州石门贪流矣。廉介为二千石,则不饮之。昔吴隐之挹而不乱,贪岂谓能汙其真乎?盖亦恶其名也。刘澄之谓为一涯溪,通四会殊为孟浪而不悉也。庾仲初云:峤水南入始兴溱水,注海。即黄岑水入武溪者也。北水入桂阳湘水,注于大江,即是水也。

黄水,即郴江。源出今湖南郴县南黄岑山,北流入耒水。《水经·耒水注》:黄水“出(郴)县西黄岑山,……东北径其县东……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15]

黄岑山,即骑田岭。又名上岭山、客岭山、黄箱山。在今湖南郴县南六十里,接宜章县界。《水经·耒水注》:黄水“出(郴)县西黄岑山,山则骑田之峤,五岭之第二岭也”。《方舆纪要》卷82郴州:黄岑山“岭高千余丈,绝顶一望,郴、桂皆在目中。宋庆历七年,桂阳蛮遁入郴州黄岑山”。[16]

横流溪(贪泉),在湖南省郴县境。[17]

贪泉(广州石门贪流),在广州市西北15公里小北江与流溪河汇合处的石门。此处两岸有山对峙如门,故名石门,江水从石门流过,再往下一里许,有一碑,上有明人所刻“贪泉”两字,指明此段水面即古时“贪泉”所在。《晋书·吴隐之传》记载,晋代安帝隆安年间(年),有位名叫吴隐之的人,被朝廷任命为广州刺史,此人操守清廉,当他上任途中到达石门时,听说此水为贪泉,凡饮此水者,就会变得贪得无厌,他当即下马酌而饮之,并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表明自己绝不会改变自己清廉的操守。后来,他在广州为官期间,更加清正,平时饮食只吃青菜、干鱼而已,所用帷帐器服,都照价付费。当时有人笑他过分了,然而他始终如一地那样清正克己,得到后世人们的敬仰,并以“酌贪泉”、“咏贪泉”、“酌泉励心”等表示行为的正大,节操的高尚[18]。

左则千秋水注之。水出西南万岁山。山有石室,室中有钟乳。山上悉生灵寿木,溪下即千秋水也。水侧民居,号万岁村。

千秋水,在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19]

万岁山,即今湖南郴县西南三十里灵寿山。[20]

其水下合黄水,黄水又东北迳其县东,右合除泉水。水出县南湘陂村,村有圆水。广圆可二百步,一边暖,一边冷。冷处极清绿,浅则见石,深则见底。暖处水白且浊,玄素既殊,凉暖亦异,厥名除泉,其犹江乘之半汤泉也。水盛则泻黄溪,水耗则津径辍流。

圆(泉)水,位于郴县坳上乡曾家浪村会胜寺旁。泉水自高9米的山间石窦中流出,在岩下形成一圆形水潭。郦道元《水经注》载:“圆泉广圆可二百步,半暖半冷。冷处极清绿,……暖处水白且浊。”水味甘例,水质清醇,水色晶莹,系优质矿泉水。唐代《煎茶记》载,“茶神”陆羽与李季卿在评论天下煎茶之水时,共分为二十等,圆泉被列为第十八。南宋嘉定十一年(),郴州知军万俟侣题“天下第十八泉”于石,从此圆泉便以“天下第十八泉”驰名。“圆泉香雪”为郴州八景之一。[21]

郴,旧县也,桂阳郡治也,汉高帝二年分长沙置。《地理志》曰:桂水所出,因以名也。王莽更名南平,县曰宣风。项羽迁义帝所筑也。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虎郡。《东观汉记》曰:茨充,字子何,为桂阳太守,民惰懒,少粗履,足多剖裂。充教作履,今江南知织履,皆充之教也。

郴县,秦置。项羽徙义帝都此。西汉为桂阳郡治,今郴州市区、资兴市和宜章、桂阳、汝城、桂东县地。故城在今郴州市区。新莽(9—24)改名宣风县。东汉复名郴县。郴县从西汉至南朝陈均为桂阳郡治[22]。

桂水,在今湖南郴县西四十里。《方舆胜览》卷25郴州:桂水“在郴县西南。杜甫诗‘飘飘桂水游’”。《明史·地理志》郴州:“又西南有桂水,下流合于耒水”[23]

义帝冢,在湖南郴州市。原冢高3米,径4米,为楚义帝熊心墓。秦末,项羽刘邦继陈胜、吴广之后,起兵攻秦,访楚怀王孙芈心于民间尊奉为义帝。公元前年项羽徙义帝于郴县,暗使人刺杀于江中。南朝刘宋时,裴驷《史记集解》已载郴县有义帝陵,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县南有义帝冢内有石虎,因呼为白虎郡。墓前原有华表,上镌联曰:“楼头有伴应归鹤,原上无人更牧羊。”旁有义帝碑一通,一面为宋嘉祐四年(年)刻“义帝新碑”,一面为元至正五年(年)刻“义帝庙重修碑记”。[24]

茨充,东汉南阳人。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继卫飒为桂阳太守。见治地偏远,百姓不习桑麻纺织,隆冬冰冻,单衣赤脚,苦不堪言。因教民种植桑麻、养蚕织履。《东观记》云:“江南颇知桑蚕织履,皆充之化也。”[25]

黄溪东有马岭山,高六百馀丈,广圆四十许里。汉末,有郡民苏耽,栖游此山。《桂阳列仙传》云:耽,郴县人。少孤,养母至孝。言语虚无,时人谓之痴。常与众儿共牧牛,更直为帅,录牛无散。每至耽为帅,牛辄徘徊左右,不逐自还。众儿曰:汝直,牛何道不走耶?耽曰:非汝曹所知。即面辞母云:受性应仙,当违供养。涕泗。又说:年将大疫,死者略半,穿一井饮水,可得无恙。如是有哭声甚哀。后见耽,乘白马,还此山中,百姓为立坛祠,民安岁登,民因名为马岭山。黄水又北流注于耒水,谓之郴口。

马岭山,在湖南省郴县东北,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后汉书·郡国志·零陵郡》:“郴有客岭山。”唐·李贤注:“《湘中记》曰:项籍徙义帝于郴而害之,今有义陵祠。又县南十数里有马岭山,山有仙人苏耽坛”[26]

苏耽,汉代方士。郴县人。少孤,寡言语,不为儿戏,时人谓之痴。以至孝著称。传说其母思资兴泷鲊鱼。苏氏即刻便从余里以外的资兴泷买回鲊鱼。后辞母仙去。尝预言将大疫,植橘树,凿二井,告乡人食橘叶、饮井水则无恙。后郴县果大疫,食橘饮泉即愈,存活者千百人。郡人悉拜祭桔、泉之旁,立坛祀之。其母去世时,朝廷命郡守送葬,又封其所葬之山为仙母山(一作苏仙山),山上立观名苏仙观,郡守以时醮祭。诗人元结诗云:“灵桔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如何摄得苏君迹,白日霓旌拥上天。”南宋高宗绍兴年间(—),赐号“冲素普应真人”。[27]

耒水又西迳华山之阴,亦曰华石山,孤峰特耸,枕带双流。东则黄溪、耒水之交会也。耒水东流沿注,不得北过其县西也。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辄徘留念,情不极已也。

华山(华石山),按注文“孤峰特耸,枕带双流,东则黄溪、耒水之交会也”比对腾讯地形图(如下图)综合考量华山(华石山)约今梁山寨。

图表6华山(华石山)之“孤峰特耸,枕带双流,东则黄溪、耒水之交会也”腾讯地形图示意图

△又北过便县之西。

县故惠帝封长沙王子吴浅为侯国,王莽之便屏也。县界有温泉水,在郴县之西北,左右有田数十畮,资之以溉。常以十二月下种,明年三月谷熟,度此水冷,不能生苗。温水所溉,年可三登。其馀波散流入于耒水也。

便县,西汉高祖置便县,今永兴县地。县治即今永兴县城关镇。新莽改名便屏县。东汉复名便县。西汉至西晋均属桂阳郡。东晋省(一说南朝宋省),并入郴县。南朝陈永定三年()复置便县。仍属桂阳郡。隋朝省,并入郴县。[28]

畮,古代田地单位。《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畮,同“畝”。[29]

△又西北过耒阳县之东。

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王莽更名南平亭。东傍耒水,水东肥南,有郡故城。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澈,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川之北有卢塘。塘池八顷,其深不测,有大鱼,常至五月,辄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又云:大鱼将欲鼓作,诸鱼皆浮聚。水侧注。西北迳蔡洲,洲西即蔡伦故宅。傍有蔡子池。伦,汉黄门,顺帝之世,捣故鱼网为纸,用代简素,自其始也。

耒阳,耒一作沫、。秦置。因耒水在县东得名。治今湖南耒阳市。南朝梁、陈间移治骜山口,在今市东北大陂市。隋开皇九年()改为耒阴县。唐武德四年()复旧,又迁今治。元至元十九年()升为州,明洪武三年()降为县。秦属长沙郡,汉至南朝陈属桂阳郡,东汉建武中曾一度为桂阳郡治,唐至宋属衡州,明清属衡州府。蔡伦即此县人。《湘州记》:“耒阳县北有汉黄门蔡伦宅。宅西有一石臼,云是伦舂纸臼。”(《后汉书·蔡伦传》李贤注引)[30]

侯计山,即今湖南耒阳县东境猴憩山。《水经·耒水注》:耒阳“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沏,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方舆纪要》卷80耒阳县:侯计山在“县东七十五里。相传诸葛武侯息此计兵。一名侯息山。盘亘深远,有七十二峰”。[31]

肥川,按其源出猴憩山推析应,大致相当今淝水。《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亦认为即今湖南耒阳市东南肥(淝)水。《水经·耒水注》:耒阳“县有溪水,东出侯计山,其水清沏,冬温夏冷,西流谓之肥川”。《方舆纪要》卷80耒阳县“耒水”条下:“又有肥水,出侯计山,亦名溪水,下流合于耒水。”[32]

卢塘。在今湖南耒阳市东北。《水经·耒水注》:“(肥)川之北卢塘。塘池八顷,其深不测,有大鱼,常至五月,辄一奋跃,水涌数丈,波襄四陆,细鱼奔迸,随水登岸,不可胜计。”《舆地纪胜》卷55引《湘水记》:“耒阳县东北有汉太守谷昕傍约崄,筑塘贮水,名石泸塘,地八顷。[33]

蔡伦故宅,约今蔡侯祠所在。原名蔡伦庙、龙亭王祠。位于耒阳市城北蔡子池畔。相传为汉代蔡伦故宅。祠始建于三国初年,元至元四年()知州陈宗义重修。现祠为清代重建,年再次重修。座南朝北,四合院式,由三栋砖木结构平房组成,红墙青瓦,古朴典雅。蔡伦,耒阳人,后世传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祠前有蔡子池,面积近平方米,传说曾是蔡伦造纸汲水处。池畔有一石鼎,传为汉物。祠正门上方“蔡侯祠”三个正楷大字,系鲁迅手笔。祠前厅的石屏风,上刻蔡伦生平事迹;后厅有蔡伦用于造纸的石臼。祠后有一单室砖墓,长7.84米,宽2.7米,高2.3米,墓砖侧面有东汉墓中常见的几何形花纹,传为蔡伦衣冠冢。墓前牌坊额刻“蔡伦之墓”,为郭沫岩手书。[34]

△又北过酃县东。

县有酃湖,湖中有洲,洲上民居,彼人资以给酿,酒甚醇美,谓之酃酒,岁常贡之。湖边尚有酃县故治,西北去临承县一十五里。从省隶。《十三州志》曰:大别水南出耒阳县太山,北至酃县入湖也。

酃县,酃líng县故城位于衡阳市酃湖乡胜利村西,系汉代遗存,平面呈长方形,南北残长约米,东西残宽约米。夯土城墙残高10米,护城河宽约10米。采集有筒瓦、板瓦、瓦当以及盆、罐、壶、钵、豆等陶器残片。陶片纹饰有麻布纹、米字纹、方格纹等。还采集有铜“五铢”钱、铜渣和铁剑等。据清乾隆《衡阳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年)置酃县于此。[35]郦道元(?—年)是北魏人,他对南方地理信息掌握并不多,但对酃县故址位置的描述却十分生动具体。《晋书·帝纪第三·武帝》载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于公元年(太康元年)“荐酃渌酒于太庙”,从此酃湖、酃酒声名远扬。酃湖地区属于第四纪耒水冲积平原,面积大约15平方公里,土地肥沃,宜于农耕。[36]

临承县,按注文“(酃县故治)西北去临承县一十五里”结合相关文普资料综合推析颇疑酃县故城东南的衡阳古墓群(伏冲垅一带)很可能与临承县有关。

△北入于湘。

耒水西北至临承县,而左注湘水,谓之耒口也。

耒口,耒水与湘水交汇处。如下图所示。

图表7酃县故城、酃湖、耒口等地望腾讯地形图示意图

[1]中国地名辞源

[2]来源:《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3]国家文物局:《湖南文物地图集》,湖南地图出版社,年,第页

[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5]中国地名辞源

[6]期刊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方志考二则

[7]周宏伟、艾天福:“汝城”含义之研究,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12辑,岳麓书社,.08,第页

[8]来源:《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中》

[9]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10]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11]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12]《元和志》渌水出郴侯山。误侠为侯(《水经注疏》,第页)

[13]历史—

一块晋碑,破解“郴侯”千年谜案,湖南日报-11-:20

[14]来源:《中国湘菜大典》

[15]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16]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17]来源:《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

[18]来源:《中国名胜诗词大辞典》

[19]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0]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1]来源:《湖南大辞典》

[22]来源:《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23]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24]文化部文物局主编,中国名胜词典第2版,上海辞书出版社,.12,第页

[25]来源:《湖南百科全书》

[26]来源:《中国博物别名大辞典》

[27]来源:《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28]来源:《湖湘文化大辞典·上卷》

[29]来源:《楚辞词典》

[30]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31]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32]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33]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34]来源:《湖南大辞典》

[35]湖南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湖南地图出版社,年9月,第页

[36]向清成:衡阳市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与转型,衡阳师范学院学报,,35(0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90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