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广州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达
大洋网讯近日,《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在市水务局网站上进行公示,其中提出,到年,广州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达到年一遇。
目标
到年广州具备防御西、北江年型洪水及北江年一遇洪水能力
规划提出的防洪(潮)标准是:
中心城区——
近期至年,中心城区防洪(潮)标准年一遇。
远期至年,广州具备防御西、北江年型洪水及北江年一遇洪水能力,中心城区具备防御年一遇潮位能力。
副中心城区——
南沙区涉城市开发联围,防洪(潮)标准年一遇;
不涉及城市开发的联围,防洪(潮)标准50年~年一遇。
外围城区——
番禺区涉城镇开发联围,防洪(潮)标准年一遇;
不涉及城镇开发的联围,防洪(潮)标准50年~年一遇。
其他外围城区,防洪标准50年~年。
新型城镇——
防洪标准20年一遇。
此外,规划广州城市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20年~年。
增城大封门水库
措施
“千涌通百川、三江护安澜”
具体措施方面,规划按“千涌通百川、三江护安澜”总体布局,构建广州市洪涝安全网,其中内涝防治能力提升是规划重点着墨之处。
“三江”——珠江流域防洪工程布局
根据《珠江流域综合规划》《珠江流域防洪规划》,西、北、东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均为“堤库结合”。
规划透露,目前西、北江中下游防洪体系基本形成但尚未完善,大藤峡水利枢纽预计年底完工,潖江蓄滞洪区年底开工建设。广州市应按照珠江流域防洪布局,积极支持、配合珠江委、省水利厅推进蓄滞洪区建设,与“百川”堤防工程形成完整防洪工程体系,使广州市具备防御抵御北江年一遇洪水、年型洪水的能力。
“百川”——广州市域防洪(潮)工程布局
广州条防洪河道,由30条流域防洪河道、90条区域防洪河道组成。全市规划新建堤防8.5公里、重建15.7公里、加固.8公里。重点完善珠江河口海堤、珠江广州段堤防、东江北干流堤防、两涌一河堤防。市规划河道新开1.5公里,河道整治.01公里;新建6座骨干河道沿线调蓄湖,总容积83万立方米;完成17宗小型水库以及茂墩水库除险加固,新建、扩建水库5座。重点挖潜存量水库调蓄能力,优化水库调度规程,动态管控汛限水位、预泄腾空库容;加快推进南大、大封门水库扩建,牛路、沙迳水库新建工程。
“千涌”——广州片区排涝工程布局
根据全市各区降雨特性及河流、管网分布,全市可划分成为个排涝片,“千涌”即条内河涌,是各排涝片区的涝水行泄通道,起排除本地雨水功能。
全市整治排涝河道条,总长公里;挖潜24座调蓄湖、新建33宗调蓄设施,新增调蓄容积万立方米;新建泵站座、改扩建63座,新增流量立方米/秒,17个排涝片区调整为“集中抽排”模式。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
[编辑:何雯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