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护此青绿生态富民
“以园山村留坌村小组为例,就位于国道G旁,林茂水清、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村民怎么就挣不到钱?”从去年进驻英德市沙口镇开展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始,清远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派驻园山村第一书记的钱峰就陷入沉思。他很快发现症结所在:“还是要有自身的特色产业,哪怕规模不是很大,建起来村民就有活干、有奔头。”说干就干,工作队谋划开展农旅特色村开发项目,建设大棚有机蔬菜基地,开展“小桂林”公园及周边改造建设,建设农家乐及民宿等,留坌村的村民笑容多了起来。留坌村背后的“小桂林”公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般乡愁美景吸引游人打卡。曾亮超摄突出抓好五大百亿农业产业,打造北江经济带动作频频,8个县(市、区)全部上榜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清远漂流、温泉、民宿等让各界游客流连忘返……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清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清远蓝天常在、碧水长流、空气常新。继石门台白丝草之后,又一个以石门台命名的苦苣苔科半蒴苣苔属植物新种——石门台半蒴苣苔发表;以石门台命名的新物种——石门台掌突蟾发表见刊;红外相机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数次活动视频……在清远清新区的广东省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充分彰显清远的生物多样性,擦亮“生态清远”的亮丽名片。清远森林覆盖率近70%,辖内连阳地区更是广东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图为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梁素雅摄清远森林覆盖率近70%,辖内连阳地区更是广东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是广东生态底色中的浓重一笔。但是,面对现代社会的污染侵袭,生态环境又是如此脆弱,良好生态需要精心“呵护”。近年来,清远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全域增绿”行动,加大北江、滨江、潖江等优良水体的保护力度,加快构建以南岭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打造河清岸绿的优美环境。近期以来,清远市接连召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林长制领导小组会议暨清远市第一林长会议等。清远进一步明确,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决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广东推动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北部生态发展区则着力强化生态屏障作用。地处“一区”的清远,正全力提速打造生态发展新标杆。此前发布的《清远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的要求,加快构建清远特色的“六区五廊一心”生态格局。“六区”,即推进“南岭森林生态控制区”“石门台森林生态控制区”“雪峰山森林生态控制区”“起微山森林生态控制区”“北部石灰岩生态控制区”和“中部石灰岩生态控制区”建设,释放清远东南西北中各区域的生态屏障功能。“五廊”,为积极打造“北江生态廊道”“连江生态廊道”“滨江生态廊道”“滃江生态廊道”和“潖江生态廊道”五条生态廊道,注意构建河流生态廊道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防洪功能。“一心”,即建成“太和洞—笔架山生态绿心”,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与城市附近重要的郊野游憩地。古樟树错落有致,林荫道曲径通幽,佰公潭流水潺潺,林间空地上初步开辟出一片空地建设露营区、烧烤区,英德沙口镇园山村留坌村小组“沉睡”的美景正在被一步步“激活”,村民将吃上“旅游饭”。当地正申报建设一个面积60亩的“小桂林”公园,一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愁画卷即将舒展开来。进驻以来,钱峰的双眼始终没离开留坌村农村旅游项目。“农村应该发展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钱峰分析,以往沙口镇发展起水泥产业,对当地生态环境曾造成一定影响,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搬走了,村民就业途径也少了。“老路走不通,我们就充分发挥当地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农旅特色村,作为村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的助推剂。”随着留坌村撂荒地被盘活,基础设施改造推进,钱峰还计划推动村干部走到市内外农企、农业示范基地考察,培育特色种养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此外,工作队立足于沙口镇实际情况,发展英德市满杰有机种植专业合作社油粘米产销项目、红峰村发展莲藕产销项目、新建村农贸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等,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在我的家乡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旅客越来越多,清远乡村生态底子好,在保护中激发其产业价值,是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应有之义。”钱峰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清远建立金山银山的基础和资源,清远北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五大百亿产业的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合作区建设、高新产业和高端人才的引进等都离不开良好的生态资源和自然禀赋的支撑。保护生态环境不意味着不发展,“生态产业化”的探索在清远百花齐放。光伏向阳,魔芋喜阴,在佛冈水头镇这两大产业实现“牵手”。省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后,推动水头镇引入中核汇能农光旅项目,其中光伏项目涉及农业用地面积约亩,光伏板下可开辟约亩种植用地。除了每年发电量达到2.2亿多千瓦时外,项目还能兼顾光伏发电与经济作物种植,一地两用,充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连南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途径,以丝苗米、稻田鱼、大叶茶为主导产业,探索出稻鱼茶、茶药菌等产业发展模式,以“田中有稻、稻中有鱼、山中有茶”的生态种养方式,形成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国庆假期一结束,清远产业发展就迅速升温。10月8日,广德产业园内彩炮齐鸣,广州建筑(英德)绿色建筑产业园项目正式开工,规划建设面积约亩,计划总投资56亿元。该项目将围绕绿色建筑产业,重点打造科研设计、智能制造、推广展示以及产业配套四大功能,打造建筑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打造全国领先的国家级专业产业园。清远水泥、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不断提档升级。“十三五”期间,清远推动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进一步明确资源能源节约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严格管控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环评、立项、审批工作。同时,狠抓工业匹配度提升,对不符合城市主体功能区定位与产业发展布局的产业,以及属于产业链低端环节、附加值低的产业进行调整和优化。实施落后企业的迁移退出或改造提升,化解过剩产能和优化存量产能。近年来,清远坚守“安全、环保、效益”三条底线,全力以赴抓好重大项目和重要平台的引进、落地、开工和建设。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是我省唯一命名为经济特别合作区的区域发展平台,正成为广清两地“广州总部、清远基地”“广州研发、清远制造”“广州孵化、清远产业化”的重要“战场”。其中:广清产业园内正加速建成新材料、智能家居、汽车零配件、生物医药(美妆)产业为代表的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2家园区企业被认定为年度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德(英德)产业园万洋美妆、奥园文旅、中南核心、英红科创小镇大健康等四大特色产业板块初见雏形。广佛(佛冈)产业园着眼打造清远东南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与湾区北现代产业新城,围绕生物制药、新材料、高端美容产品、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初步形成“两谷两园两院”产业发展格局。清远产业集群的高端化绿色化发展驶上“快车道”。在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方面,《清远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及,结合主体功能区定位与产业发展基础,按照“面上保护、点状开发”思路,构建南部融湾发展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产业区域发展格局。按照谋划,南部融湾发展区发挥临近大湾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培育和引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努力建设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是北部核心功能,探索“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构建以民族工业园、阳山七拱产业园、连南产业园、连山产业园为载体的北部绿色发展协作区。清远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城与乡、南与北、水与陆之间跨度大、差异大,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有序的区域开发格局?近日,《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年)》(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初步给出了答案——在农业生产格局,清远将推动构建“一核三心、一区多点、轴带引领”的城乡开发格局。其中,北江渔业带以北江流域为核心,构建农业科创中心与示范培训基地,打造清远北江渔业品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南部都市农业区,即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南部都市农业区,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研发水平。中部现代高效农业区,即以优质水稻、水果和蔬菜等粮食作物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物流中心、有机农业精深加工园区等平台建设。北部山地生态农业区,即依托三连地区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培育连州菜心产业园、民族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等重点平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天蓝、水清、岸绿,经过4个月的努力建设,北江南岸碧道水上栈道启用,实现了市区江滨公园与南岸公园的碧道手牵手,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散步、慢跑,欣赏优美的江岸风光。每逢假期,集亲水河道、沿河绿道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连州市东陂河(石角片区)碧道,就成为人们休闲运动的好去处。“现在村容村貌越来越靓,在河两岸散步方便、舒服多了。”连州镇沙坊村村民石伯说。近年来,连州市注重生态保护和自然修复,结合实际打造东陂河(石角片区)碧道、三江河碧道和朝天桥水碧道。这一幕幕的变化早有先声。按照谋划,清远将优化水安全与水生态并重的江岸系统、建设慢行道与景观带融合协调的碧道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滨水经济带建设,也为公众绿色生活提供便利。“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建设北江南岭山水画廊,依托北江、连江等14条河流水系着力构建游憩系统,重点打造“北江休闲游憩滨水旅游带”“连江古韵水美旅游带”“滃江生态休闲旅游带”“潖江温泉康养旅游带”“滨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带”“清远城区岭南水乡片”和“连阳古韵水乡片”等碧道景观带。此外,清远将推进城市湿地保护与公园、城市植物园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城市绿心,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森林城市和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内部区域之间以及城市与外围绿地有机融合、相互渗透;合理布局各县(市)建成区内各类绿地,优化绿化格局。陈国飞陈国飞;曾亮超;梁素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上一篇文章: 地区历史英德历史文化发展,及城市组成结构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