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持初心,悦读middot阅美三水区
阅读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需要。对于教师来说,阅读更是一种责任。为了提高学校项目组老师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以及整本书阅读作业设计的深入研究和推动,学他人之长,了解整本书阅读最前沿的理论以及实践研究,在假期,三水区西南街道北江小学语文教师以书香为伴,以读助研究,促成长。
北江小学项目组的老师们寒假会阅读怎样的书籍来自我充实,自我提高呢?一起来看看吧!
01
李肖萍、瞿晓英
《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
寒假有幸拜读了李怀源老师的《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让我感受良多。“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老师此书将理论指导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既给我提供了理论的支持,又有切实的课堂体验,实属是一剂安慰剂。让我明白了不管什么类型的阅读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环节要指向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会孩子阅读。从李老师的理论阐述中我知道了在指导学生读整本书选择时,需要遵循一条总体原则:能够增长学生知识的;能够锻炼学生阅读能力的;能够开启智慧、启迪心灵、传承文明的。除了理论支撑,李老师的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教学实录,在日后我也会不断从中吸取精华,尽最大努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瞿晓英:李怀源老师把教学实践与理论建构融合在一起,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转化成可以推广使用的解决方案,让每一个和阅读有关的人都能清晰定位,也能有自己的角色担当。过去我们更多强调大人的作用,希望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努力,让儿童会读书,爱读书,而该书的主旨则希望学生自己会读书,爱读书,充分发挥主动性,运用自己的智慧,勤奋的阅读,实现自能读书,不待他人推的境界。春来正是读书时,我将不负韶华,继续潜心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在新学期的教学中,且思且行,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02
梁烨
《快乐读书吧:整本书共读低年级》
关于整本共读的理解,在我阅读《快乐读书吧:整本书共读低年级》后,有了新的认识。书中介绍,朱永新先生倡导的“共读”,即通过共同阅读,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密码,共同的价值,从而实现真正的共同生活。整本书共读,就是教师、家长、学生、作者、编者共同沉浸在一本书中,通过不断的阅读、阐释、碰撞,编制共同语言密码和精神密码。而且,更重要的是,共读,能让师生、生生、亲子之间更加信赖,能实现彼此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整本书共读,在富有仪式感的共读编码中,让阅读庄严而美好,这份庄严与美好,会成为美妙的集体记忆,儿童也从此会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03
朱颖、邓宇恒
《儿童的文学世界——我的文学课》
朱颖:基础教育改革后,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进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主要是儿童文学作品。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儿童文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在“最充分地发展儿童的个性、才智和身心能力”这一终极目的上有完全的一致性,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冲突。即使儿童文学不再像过去时代那样承担宣传成人的思想观念、向儿童进行直接的道德说教的任务而转向想象和娱乐,它对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有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也突出具有陶冶性情、增进美感的作用。儿童需要文学,当教师走向儿童文学,当教师引领儿童文学走进儿童的艺术世界,儿童文学也更多的拥有了儿童,让文学陪伴童年,全面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
邓宇恒:这是一位一线语文教师编写的关于阅读教学的书,对于一线教师的我来说,特别实用。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点拨,有评课的实例,更有不少上课实录。正如陈老师说的,我们要有儿童意识和课程意识,基于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和自己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点。教师是否拥有感受“佳妙”的能力,是否具有纯真的文学趣味,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正因为陈老师对文中“佳妙”有发现、有把握,才自如亦自在地引领孩子们抵达阅读的彼岸。反观自身,并没有养成阅读好习惯,阅读内容匮乏,自然对文章的把握能力欠佳。其次,还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是也我努力的方向。
04
谭捷雯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可以这样做》
趁着假期来临,我迫不及待地准备了相关书籍,计划在假期里好好充电。这次想分享的书籍是《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可以这样教》。其中关于混合式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及实践指导等内容使我受益颇深。混合式学习应用于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不但解决了其作为教学内容需要占用大量课时来完成阅读的问题,而且还能把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和自由阅读时间进行统整,让教学可能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随时发生、随处发生。读整本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教”,更要“不教”。“不教”,即自己读——与学生一起读,与学生读同一本,与学生分享读书的方法、乐趣和收获。如此“不教”胜于“教”。期待我们一起继续行走在整本书阅读的研学之旅,期待我们继续和孩子们一起感受整本书阅读的无限乐趣!
05
曹静
《童书玩转语文课堂》
阅读这本书,我理解了学生阅读小说和教师教学儿童小说有着根本的区别,学生阅读小说,最重要的就是阅读故事,他们沉浸在故事中,跟随故事中的人物山田入地,出生入死,面临两难选择,经历生死离别,体会爱恨情仇,感受温馨浪漫,在阅读中体会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体会角色的心路历程,感受故事的主题意义,学生从作品中获得精神力量,这也是作家的写作意图。书中有段话说得特别好:不论是哪种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调整的都是教学方法,不能把传统课文教学的“满堂灌”“追求标准答案”的流弊带到教学中,需要多采用一些讨论、聊书、文学圈的教学活动。归根结底,文学往往没有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体会。
06
刘萍
《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
在整本书阅读研究的实践中,在与学生共同阅读时,如何跟学生更有效地交流、讨论成为了我的困扰。寒假来临,我迫不及待地开启了英国当代儿童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先生的《说来听听:儿童、阅读与讨论》。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与儿童讨论一本书的技术,“为什么要说来听听”“说来听听”问题架构以及“说来听听”实战现场都让我深受启发,从儿童的角度出发,让我更深刻体会充分信任儿童的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孩子具有天赋的评论能力,他们就是天生的评论家。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中,我们要始终牢记: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孩子的天性使然,游戏对于他们有着极大的诱惑力,书中的造句游戏、非读者游戏、责任游戏、相关字游戏、抓鬼游戏……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中,希望我也可以做到。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在书上圈点勾画,写下自己的感悟,记录下自己的收获。
邓惠凤老师用思维导图总结所得
萧伯纳说过:“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开学后,我们进行了阅读分享会,老师们围绕所读的整本书阅读相关专业书籍,结合自身阅读推进实践,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她们或敞开心扉叙说案例,或畅谈体会真诚交流,或融合“整本书阅读”阐述观点……
读/书/贵/在/坚/持/
书香致远,阅读是教师成长路上最好的修行。“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读书是教师提高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最长远的备课”。在这书香弥漫的日子里,北江小学的老师们将与书籍携手同行,从书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做一名有书香气、有内涵的教师。
END
编辑:黄梦院
审核:何美心潘爱明
总审核:刘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