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葡萄酒文化历史探寻三
凉州葡萄酒天下传颂
元代时期,葡萄酒与马奶酒并列为宫廷的主要用酒,而社会上流行的大宗酒依然是葡萄酒。葡萄酒酿造技术在内地已呈现出遍地开花、竞相发展的势头,和现代酿造技术几乎相似。理学家程端礼。他在《代诸生寿王岂岩》诗云:“千觥酒馨葡萄绿,万朵灯敷菡萏红。”。“燕门才子”萨都剌。他是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被称为“燕门才子”,在《伤思曲哀燕将军》中写到:“宫棉袍,毡帐高,将军夜酌凉葡萄。”,在《蒲萄酒美、鲥鱼味肥、赋蒲萄歌》中写道:“扬州酒美天下无,小糟夜走蒲萄珠。金盘露滑碎白玉,银瓮水暖浮其酥。”。这些诗篇把元人崇尚凉州葡萄美酒的历史景象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
元末诗人周权,记录酿造新技术。他在《葡萄酒》中描绘了这种新的酿造技术:“累累千斛昼夜舂,列瓮满浸秋泉红。数宵酝月清光转,浓腴芳髓蒸霞暖。酒成快泻宫壶香,春风吹冻玻璃光。甘逾瑞露浓欺乳,曲生风味难通谱。”。详细、贴切地描述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并有“纵教典却鹔鸘裘,不将一斗博凉州”的诗句,再度提及孟佗以一斛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的故事。
明朝收复河西后,朝廷加大了对凉州的开发,其中一项重要政策就是实行军屯、民屯和移民实边、开荒种地,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张恒(明代)在《凉州词》中写道:“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冯梦龙(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收集整理的《童痴一弄挂枝儿情谈》中记载:“圆纠纠紫葡萄闸得恁俏,红晕晕香疤儿因甚烧?扑簌簌珠泪儿腮边吊。青丝发,系你臂,汗巾儿,束你腰。密匝匝相思也,淡淡的丢开了。”,民间小曲都把凉州紫葡萄编了进去,可见凉州紫葡萄已是声名远扬。
李时珍研究葡萄酒功效。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在《本草纲目》中对葡萄酒的酿制及功效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对葡萄酒不同的酿造工艺、葡萄酒的质量与葡萄品种之间的关系、葡萄的产地属性、葡萄酒冷冻处理、葡萄酒的保健与医疗作用等进行了细致阐述。《本草纲目》认为,酿制的葡萄酒能“暖腰肾、驻颜色、耐寒”。而葡萄烧酒则可“调气益中,耐饥强志,消炎破癖”。李时珍提出的这些见解,已被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所证实。
清代时期,凉州社会较以前稳定,经济也开始复苏,凉州耕地面积和人口扶摇直上,粮食连年丰收,处处呈现出“家给人足,莫不欢欣乐业”的繁荣景象,这为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清中晚期,仕界喜谈凉州葡萄和葡萄酒。
中华瓜果绝品之凉州葡萄。清代经学家、文学家洪亮吉在《北江诗话》卷1中评论中华瓜果,称:“果以哈密瓜为上,即古之敦煌瓜也。其次则绥桃、哀梨,又次则洞庭之杨梅、闽中之橘、柚,又次则凉州之蒲桃、泉州之甘庶、伊犁之苹果。”把凉州葡萄列为中华瓜果绝品。康熙间,遍访河西各地的学者梁汾在其《秦边纪略》卷2《凉州卫》记载:“高古城堡每平明,则大黄山、大草滩之夷策马而至,或市各皮,或市酥油,易钱、易烟、易酒,纷纷交易焉”。说明凉州地方酒类(包括葡萄酒)已成为民间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甘肃布政使梁章钜,念凉州葡萄酒。道光十五年()至次年曾任甘肃布政使,在其晚年的著作中对河西名酒颇为怀念。他在《浪迹三谈》卷5中写道:“忆余在兰州时,为齐礼堂提军招饮,席半,别出一酒尝之,色如清水,味微甘香,余不知其名,礼堂曰:此蒙古人所酿蒲桃酒也,其名为阿尔气。余微嫌其薄,礼堂曰:此其初酿也,若略加酸乳,入锅重蒸之,名阿尔占,则味较浓。三酿者为和尔占,四酿者为德普舒尔,五酿者为沾普舒尔,六酿者为薰舒尔。多一酿则色加浓而味益厚,香益洌,以足下之量,饮至十钟,无不沾醉矣。盖田园中所出之物,无不可以酿酒,而蒲桃之性,尤与酒相宜”。记述了凉州一带的蒙古族人酿造葡萄酒的程序和方法。在《枢垣记略》卷20《诗文一》载:由于王翰《凉州词》的深远影响,将士出征或庆功喜饮葡萄酒。当时他举例说:“朝中征战陇右将领,亦以葡萄酒庆功。”。
冯培诗云:“翩翩才调赋从军,陇右论功得五君。人醉蒲桃初罢宴,秋深瓠子又离群。朝家事重河渠志,官秩荣登战伐勋”。
诗人许荪荃在《凉州》中写道:“十年画省尚书郎,荏苒霜华两鬓苍。不断西风吹出塞,无边明月照思乡。葡萄却醉凉州酒,藜烛虚摇汉阁光。几对朔云心欲折,宾鸿千里日南翔。”。诗中写出了边塞疆场的日子岁岁年年,将士的思乡之情也是与日俱增。月缺月圆,无奈满腔的思恋在醉酒之时寄于明月。他在《凉州紫葡萄》中写道:“闻说凉州种,遥从西域传。风条垂磊落,露颗斗匀圆。琼玉应无色,离支足比肩。小臣空饱食,持献是何年?”赞美了凉州葡萄像晶莹露珠,颜色胜过琼玉。
清学者张澍,以酒寄托抱负。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清学者张澍在其系列《凉州葡萄酒》中写道:“凉州美酒说葡萄,过客倾囊质宝刀。不愿封侯县斗印,聊拼一醉卧亭皋。”,写出了作为名酒佳酿的凉州葡萄酒的无限魅力,过往行客为了求得一醉,倾囊之后,连宝刀都作了抵押,甚至对封侯拜印的事都不屑理会了。还有“百战沙场白鬓毛,于今才得脱征袍。故人邀我饮家酿,手洗疮瘢日几遭。”,描写了那些终身战斗在沙场,而如今才脱下征袍的老将军,为应邀畅饮凉州美酒,一日几次洗涤战争中留下的疮瘢。还有“大好红醪喷鼻香,滃滃入口洗惆怅。琵琶且拢弹新曲,高调依然在五凉。”,以酒消愁,也以酒寄托了自己的抱负。
甘肃提督齐礼堂,记录凉州葡萄酒史话。齐礼堂,即齐慎,时任甘肃提督,后为牛鉴部将。道光二十二年(),梁章钜为两江总督牛鉴属下,称病不与合作,后来在隐居笔记中写牛鉴与凉州葡萄酒的一段史话被演绎成小说:这单儿,伊里布又夹个苦瓜片往牛鉴碗里放,满眼都是温光,说:“镜堂,尝尝。听说翰林院厨子做的苦瓜最地道,江南的苦瓜,有些涩。”。“可不是,”,耆英笑着说,“咱也送一筷子葡萄赠牛镜堂”。据说,镜堂家乡出产上好葡萄,汉代时,有人拿一盏子葡萄酒就买个刺史哩。”,伊里布一旁大笑:“尝尝,凉州葡萄酸,还是江南葡萄酸?”。
西戍林则徐,品尝凉州葡萄。在道光二十二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夜,林则徐在凉州官衙宴饮,品尝凉州葡萄。宴后,他给陈培德的赠诗中写道:“银汉冰轮挂碧虚,清光共挹广寒居。玉门杨柳听羌笛,金盌葡萄漾麴车。”“高谈痛饮同西笑,切愤沈吟似北征。”。
定西进士王作枢,记录凉州美酒。同治年间,安定(定西)进士王作枢,他在《过凉州》中写道:“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琵琶不唱凉州曲,且进葡萄酒一觞。”不仅描写了凉州葡萄美酒及地里气候特征,也以明快的笔调写出了自己的昂扬、乐观和豪放。他在《凉州府志备考》引唐人康骈《剧谈录》称:“凉州富人好酿葡萄酒,多至千余斛,积至十年不败”。确切记载了唐代凉州人酿造葡萄酒的传统和酒质的优良。
民国时期,范长江武威痛饮葡萄美酒。中国新闻家、社会活动家范长江年走过中国西北角后,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对武威葡萄酒美轮美奂的描述,再次形象反映了武威葡萄酒的极佳品质与绵绵醇香。“三月八日记者特至凉州西二十里之天主教堂一行。此间原为甘宁青三省天主教之总机关,创立将近百年。现总会虽移兰州,此间仍为各种聚会要地。堂中多德国教士,华服华语,除面目外,不易别其为非中国人。他们自己种有葡萄,自酿有极佳之葡萄酒,记者痛饮几醉。
于右任赞武威葡萄。年,中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偕张大千、高一涵等十多人由兰州赴敦煌,途经武威时写下了《河西道中》,诗中写道:“山川不老英雄逝,环绕祁连几战场。莫道葡萄最甘美,冰天雪地软儿香。”。在赞美祖国山河壮美与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同时,从另一个侧面盛赞了武威葡萄和特色林果的自然之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