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与重生北江
年粤北英德的浈阳峡入选“广东省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坐标”,远在粤北的北江浈阳峡缘何与海丝贸易有如此联系呢?
起源
北江,起源于江西信丰县,自北向南纵横粤北山区,流经南雄,始兴,韶关,英德,清远,最后于三水思贤滘注入珠江。公元2世纪以前,岭南地区因被南岭山脉所隔,历来不被统治者所重视。12世纪(南宋时期),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暂时性南迁,经济重心亦在此期间完成了完全南移。沿海的岭南对于这个偏安王朝的重要性提高,经济地位也随之凸显。故南北宋之交各地市舶司先后废止,唯广南市舶司如故。
南山远眺
在内河航运时代,得益于唐代名相张九龄主持重新修通大庾岭古道(即梅关古道),打破了岭南的经济半隔绝状态。有宋一代,逐渐形成了长江—赣江—章江—大庾岭古道—北江—珠江的水路体系,从而也大大促进了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经贸往来。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经济联系,就由这一条条的内河航道交织而来。
浈阳峡
北江的第一次发展也由此拉开了序幕。由于宋代经贸往来增多,内河航道在短时间内蓬勃发展,北江便成了赣粤之间的黄金水道,沿线地区出现了大批商贸码头和商业集镇(圩场)。同位于东南丘陵的赣粤之间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经贸共同体”。
文化·流域文化
沿海地区有“妈祖”,西江一带有“龙母”,而长达公里的北江流域也有自己的女神曹主娘娘,这是逾千年前中国女性的一个传奇。千百年来,民间有不少关于虞夫人的神话传说,逐渐成为神坛上的神,后人称为曹主娘娘。
西庙
除了在英德,连州、阳山、连南等地的客家庙宇中也有浓厚的曹主娘娘文化。连州的九陂镇绝大部分村落住着客家人,在九陂众多庙宇中,神台上都有曹主娘娘神像。
江口庙
曹主娘娘死后,历朝都有封号,赞其丰功伟绩:宋嘉泰年间受赐“冥助”,改为冥助惠妃祠;嘉定受褒封两次,其中,嘉定六年封“显佑夫人”;嘉定十五年加封“正顺夫人”,总称为“显佑正顺惠妃夫人”;清咸丰年间广东总督劳崇光题请敕封为“显济夫人”。曹主娘娘由一个乡村庙神演变成保北江中游水系江河两岸百姓平安的保护神。
曹主娘娘姑嫂像
文化·文人骚客
南来北往的豪商巨贾,迁客骚人大多是通过北江出入粤地的,所以北江沿线地区迎来了空前的经济与文化的大爆发。
北江韶关段
一方面是科举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宋代官僚文化水平与艺术造诣是空前绝后的,更得益于弱宋的文臣任知州政策,出任地方官僚的尽皆为文臣,这给地方的文化事业发展添上了一管良性助推剂。
连州刘禹锡纪念馆,湟水(连江)为北江支流之一
另一方面是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们,在他们或游玩,或赴任,或流放充军的路途中,基本上都经过了北江沿岸的一座座城市,正因他们的途经,这给北江沿岸城市带来了空前的文化影响,也间接催生了大批的名胜,有如北江流域的丹霞山,碧落洞,东江流域的罗浮山,西江流域的七星岩。
碧落洞
苏轼,苏辙,包拯,余靖,杨万里,文天祥等当世文豪,当代名家先后给北江沿线城市带来了不俗的影响,还给北江绘出了诗词歌赋的韵味,更给北江注入了最为璀璨亮丽的底色。他们,也许也未能想到千年后北江沿岸的英德亦因他们的影响成为了中华诗词之乡,这是后话。
南山东坡像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苏东坡的自嘲诗,但也因此黄州,惠州,儋州就与苏东坡的人生轨迹划上了关联符号。而鲜为人知的是,苏东坡是先被贬为英州知州和别驾,后再左迁惠州的,所以他实则亦为北江地区的文化发展,亲自操刀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碧落洞》一诗仍广为传颂。苏辙于循州,周敦颐于连州,余靖于韶州,杨万里于英州也各自作下了属于他们的不朽华章。这一首首的诗作,不仅给北江地区留下了文化因子,更是种下了文化底蕴。
而这一切,也随着文天祥的被捕而告一段落了。
何公桥
“北江名胜”观音岩
经济
北地区有着大面积的石灰岩地区与红色砂岩地区覆盖,按常理而言确实为蛮荒之地。但由宋伊始,粤北地区却由原来的蛮荒之地转瞬间成为了水陆交通枢纽。在北宋仁宗嘉佑年间(~),北江沿岸的南雄州(今南雄市),韶州(今韶关市),英州(今英德市)等地开始迎来了空前发展。
连江口水上人家
纵观全北宋时代,粤北英州(两县)的商税收入(三万贯~四万三千贯)仅次于广州一府(五县)。在北江沿岸的许多城市和集镇中,因城市规模的扩大,大批公共工程兴建,城市面貌也由此焕然一新。有如连接英州府城南北两岸的何公桥(得苏轼作铭诗赞颂),南雄的佛塔——三影塔。
进入元代,北江不况当年,并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明代早期,先是实行海禁政策,民间对外贸易大受影响,北江流域的英州降级为英德县。至清代更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余广州十三行一口对外通商,但也正是在这畸形的经济发展下,北江迎来了第二春。北货南运,广货北销基本是通过北江来运输,得益于此北江地区一扫颓势。
城南-江南渡口
明中叶始设立的赣州税关是内陆入粤前的最后一个税关,因长江—赣江—章江—大庾岭古道—北江—珠江的水路体系的成熟与商贸繁荣,乾隆以后,赣州的纳税额(8~12万两白银)长期位居全江西省第一。同时期的韶州太平关是入粤后北江的内河税关,因“经贸共同体”的关系使然,太平关也同受益于此,在道光年间纳税额达到21万两白银之巨(较同时期的粤海关多一倍)。
河头码头
鸦片战争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被迫开埠通商,紧接着长江的大量内河港口也接连开放通商,小型的内河航道地位渐显下降。是故,粤北与赣南的畸形经济发展模式也遭到了巨大冲击,韶州与赣州两地的税关税额也逐年下降。
落寞
与此同时,广货的北运方式也多由河运转变为海运,并且江西的经济重心也因长江内港的开埠通商由南向北迁至昌九一带。由此北江的货运量逐年萎缩,航运价值也大打折扣。
旧英德车站
进入铁路时代,北江一步进入了寒冬时代。年粤汉铁路开始修建,年粤汉铁路全线通车,其在粤北走向基本与北江重叠,建国初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北江的货运量。先后因海运与铁路的分流,北江的货运量与税收额进一步锐减,但也因交通系统的仍旧落后,故北江的客运依旧相当繁荣。
英德火车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基建工程也不断上马。年京广线(京汉+粤汉)的衡广复线正式通车,再经历~年的六次铁路大提速后,更是凸显出铁路在客运与货运的重要性。20世纪90年代伊始,北江干流上的孟州坝,白石窑,飞来峡等水利枢纽先后建成。这也对本已诸多缺陷的传统低吨位船运业添了一把稻草,间接导致了北江寒冬时代的持续。
飞来峡水利枢纽
重生
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式启动了北江扩能工程,给北江带来了新的机遇,使北江成为了粤北入珠融湾的黄金通道。
清远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图:广东交通)
北江千吨级航道试通航共有5座千吨级船闸,分别是:濛浬枢纽二线船闸、白石窑枢纽二线船闸、飞来峡枢纽二三线船闸、清远枢纽二线船闸。至此,北江各枢纽船闸的“瓶颈”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北江千吨级船舶可从韶关孟洲坝下游通往佛山三水,所需时间将从通航前的十几天缩短为两天。
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白石窑船闸工程
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白石窑船闸工程
而北江千吨级航道剩余工程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计划于年6月底建成通航,白石窑枢纽一线旧船闸拆除重建计划于正式开工后24个月内建成通航。
北江的告别落寞,第三次重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文:曾德韬)
北江航道扩能升级项目白石窑船闸工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