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台风北风降雨降温,恶劣天气频繁交
广告
进入10月后,北方冷空气频频入侵,加上诡异强悍的秋台风接踵而来袭击,腹背受敌。近期以来,全国上下天气异常恶劣,北风台风、降雨降雪降温互相交织,水产养殖损失也因此加剧。日前,湖南和广东两处网箱养鱼传来噩耗,由于天气变化引起水质一连串发应,最终引发死鱼几十万斤的悲剧......文/中国水产频道综合整理
网箱大量死鱼
广东—清远北江河:冷空气加台风,泛底,缺氧严重,死鱼。告诫大家,再也不能大意了,河里养殖一样会缺氧,给网箱加份保险吧。(来自渔愉鱼)
湖南—东江湖:就在10月,变天引起,网箱缺氧,死鱼,全村惨不忍睹,多的十多万斤,看着非常心痛。(来自渔愉鱼)
贵州兴义—万峰湖:笔者在网上也搜索到相关的信息,去年10月底,贵州兴义万峰湖部分区域就出现了严重的缺氧死鱼现象,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在我们的印象中,一般是夏季高温时节,容易引起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而目前气温下降,又有大风(北风、台风)搅动水体,但为何还是出现重大伤亡事故?
那么,北风天、台风天、降温降雨天出现严重死鱼,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此,养殖户应该如何做才能防患于未然,若已经发生死鱼,又该怎么补救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请教了部分业内一线实践家、渔医来答疑,供大家借鉴及参考。
一、北风天、台风天、降温降雨天,为何也会出现严重死鱼,什么原因引起?
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林长虹:主要原因应该是过度应激造成的为最普遍,缺氧的情况不太多。对内塘来说,由于浓水,恶劣天气倒藻后,一是应激,二是藻毒素,威胁很大。应对方法是解毒、抗应激。增氧大多没用,反而会促进死亡。
福建海大技术服务部工程师罗后兵(水产前沿专栏作者):核心为“变”,变天,就会倒藻和低气压。藻类少,就造成光合作用减弱,进而产生的氧气减少。低气压,则会使水里氧气的溶解度降低,通俗说就是低气压使得氧气跑到空气中去了,这样池塘就缺氧了。
为什么台风天或者这个季节容易翻底?因为台风或者冷空气来时,表层水温随着气温(或者雨水)急剧下降,但是地温和底层水温还是维持在高温。这个时候,人如果下去走,会发觉脚底很热,水面的水很冷,温差会达到5度以上。底质温度高,有机物发酵速度快,水体本身溶氧又不足。这时候发酵反应,产生的是氨氮、甲烷、硫化氢等毒害气体,给本就缺氧的水体再加一把毒药!
同时,4度以上时,水温高的水密度轻,往上浮。因为水表面和底质的水温差别太大,底层水连带底部脏污一起上浮,就产生了大家看到的所谓的“翻底”。
江苏海合技术服务经理王凯:这些天变变化都会带来降温。对于池塘养殖来讲,降温阶段,表层水温首先降低,在4摄氏度以上,水温越低密度越大,水开始上下对流,底部大量还原性有机质上翻进入水体,迅速耗氧,进而产生倒藻、浮头,甚至翻糖。以上措施大多是针对鱼塘上,网箱上预防和处理想多较为单一,更多是机械增氧和增氧类产品使用。
厦门市科环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南片区经理谢邦河:北风天或者强降温降雨天气通常伴随低气压,导致水体的溶解氧下降,同时伴随温度的骤降,或者大雨天气,容易导致池塘中上层水温明显低于中下层水温。随着温跃层的打破,池塘底部粪便、残饵等随着底层水上翻至表层水体,导致池塘耗氧迅速增加,或者塘底毒素扩散,这也是引起死鱼最主要的原因。
台风天气来临之前通常都是连续高温天气,导致水体中藻类非常容易繁殖过于旺盛,在台风天前的低压和闷热情况下,若是出现倒藻或者池塘底部沉积的淤泥过多都容易导致夜间耗氧太厉害翻塘。
其次以上三种极端天气都会导致鱼群的应激,伴随池塘水质指标(溶氧下降、pH降低和水温)和生物的变化(藻类浮游动物死亡)可能造成鱼儿的体质下降,更容易爆发一些疾病(如一些鱼类本身就携带病原或者寄生虫,在恶劣天气下更容易爆发疾病)。
宿迁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夏华:每逢这种天气,意味要降一次温度,表层水,下层水会出现对流,虽然网箱养殖水体大,但网箱底层残饵粪便很多,底质会上泛,有机质,有害气体上泛,引起鱼死亡。目前水库,湖区没有好的应对策略,如果连续3-5天晴天,会好转。
二、养殖户应该如何做才能防患于未然,若已经发生死鱼,又该怎么做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北京渔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林长虹:建议用絮凝剂解毒较为保险,葡萄糖加维生素抗应激(外用)。
福建海大技术服务部工程师罗后兵(水产前沿专栏作者):既然是网箱,预防最关键的,是合理的养殖密度。不仅是每框的密度,还有整体密度,如果河道或者水库水都不流动了,不缺氧也就奇怪了。
其次,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