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旱情基本解除
“3月份以来,旱区多次出现降雨过程,骨干水库蓄水形势向好,珠江流域旱情基本解除。”在日前举行的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表示,面对珠江流域严峻的抗旱保供水形势,水利部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逐流域、逐供水区,打造了全流域、大空间、长尺度、多层次的供水保障格局。去年以来,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发生不同程度旱情。其中,广东东部东江、韩江流域遭遇60年来最严重的旱情,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加剧,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珠江口咸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的咸度上。”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分析说,按照国家标准,如果水的含氯度超过了每升毫克就不宜饮用。当珠江口发生“旱上加咸”时,河口区河道取水口会被咸水覆盖,导致难以取到淡水或者取淡概率急剧下降,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供水的安全。记者了解到,由于旱区持续降雨偏少,地处丰水地区的珠江流域,西江、东江上中游大型水库群有效蓄水率最低时仅有6%、3%,东江最大的新丰江水库一度在死水位以下运行25天。据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介绍,为坚守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底线,水利部组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和广东、福建省水利厅,因地制宜,编制完善冬春季抗旱保供水预案,采取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加强节水、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拉水送水等抗旱措施。同时,不断完善当地、近地、远地“三道防线”调度方案,适时为下游补水,有效压制了珠江口咸潮,并督促下游城市抓好蓄水补库,确保下游城乡供水安全。“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成效显著,但在干旱应对过程中也暴露出珠江流域在防御旱灾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不足。”刘伟平坦言,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流域水工程体系不完善、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高等。刘伟平认为,针对珠江流域,要重点做好三件事。首先,要全面提高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能力。要按照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的要求,流域区域统筹,做好省级水网规划。要立足于全流域乃至于跨流域,从更广的空间、更大的尺度上统筹规划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格局,全面提高流域区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同时,要加快骨干工程建设。要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闽西南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流域、区域水资源配置的主骨架和大动脉。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年5月已开工建设。工程建成后,通过联合调度可以实现西江、北江、东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提高深圳、东莞、广州南沙区供水安全和应急备用保障能力。此外,要提高区域水资源引水和调蓄能力。要研究论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抗御咸潮能力。比如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研究论证建设挡潮措施,改善咸潮上溯影响,提升咸潮上溯期引淡水能力。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已入汛。据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珠江流域和东南沿海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暴雨洪水。刘伟平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密切
上一篇文章: 六大文化区,都是发源地,为什么说它是母体 下一篇文章: 广东生活节奏快的3座城市,深圳赶超广州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7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