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英德投入超5亿元完成298公里中小河

北京有什么好的医院是治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南方网讯:日前,广东省北江流域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第五次联席会议在英德召开。记者从会议上获悉,自省部署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以来,英德市坚持“防灾减灾、岸固河畅、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治理原则,认真抓好各项治理工作,累计完成公里的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任务。

连樟村省级碧道试点项目基本完成建设。陈咏怀摄

生态环保与河流治理“两手抓”

会上,英德市委副书记、市长肖勇科汇报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和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据悉,自广东作出启动全省五市中小河流治理的部署以来,英德市认真组织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整治,坚持保持生态功能与提升河道功能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努力将治水与治山、治林、治田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英德已实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共计公里,完成概算总投资5.28亿元。

一方面,英德结合治理河道所在镇街的实际和发展定位,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条件下,按照“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要求,在治理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景观、亲水等元素理念,在改善沿河周边水环境的同时,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比如,黄花镇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结合地处英西峰林景区的实际,在景点河流沿岸建设了16公里便道,新建了多个固滩及亲水平台,美化河岸景观,增设宣传设施,既保证河道行洪安全,又为村民群众和游客提供了休闲、亲水、观光的场所,有效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另一方面,近5年来,英德通过大力开展清淤疏浚河道、加固护岸、加强堤防建设等措施,实现主要镇街、重点村庄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重要河段的防洪能力明显提高,防灾减灾成效更加扎实。比如,水边镇水边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河道74.8公里,镇区防洪标准从不设防状态提高到10年一遇标准,彻底解决了镇区“一年一小浸,三年一大浸”的问题,既有效增强了群众安全感和获得感,又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

另外,英德还通过大力开展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对中小河流治理重要性的认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形成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在做好治理宣传发动的同时,结合“宜居英德”和美丽乡村建设,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建后管护,不断健全“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

全力加强河湖系统治理

“北江是珠江第二大水系,北江的治理和保护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密切相关,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省北江流域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钟如权在会上指出,全省要全力以赴推进万里碧道建设,坚持以水域为纽带,以北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打造北江流域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经济工程,逐步建设“一廊通南北、八曲画中游”的北江南岭山水画廊。

另外,要坚决遏增量、清存量,抓紧对“四乱”遗留问题的清理整治,将“四乱”整治范围由大江大河大湖向中小河流、农村河湖延伸;要夯实基础、规范管理,加强流域河湖管理日常监督检查,强化对“四乱”问题的常态化暗访,督促各地加强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等基础工作,坚决管住新增涉河湖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防止已整治问题反弹。

钟如权还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把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与万里碧道建设、水污染防治攻坚等全省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建立河湖水污染防治任务清单,统筹协调水岸联防联治,强化跟踪治污进展和信息通报;在建立河湖长制的同时,全面推行河湖警长制,在组织体系、运作机制、工作措施等方面结合河湖管护实际与河长制湖长制无缝对接,形成河湖执法监管工作合力;要加大河长制湖长制、河湖警长制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多谋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与河湖管理保护相关的宣传活动,让河长制湖长制、河湖警长制家喻户晓,营造自觉守法、保护河湖的良好社会氛围。

现场考察

连樟村碧道试点为全省提供有益借鉴

当天,与会人员还到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实地考察大樟坑中小河流治理和连樟村省级碧道试点建设成果。记者在现场看到,清澈的河流两岸,一排排新种下的绿化树正茁壮成长,宽阔的绿色生态走廊绿意葱茏。

连江口镇连樟村碧道建设项目是省级碧道建设规划11个试点之一,年4月被列为省级试点,已完成投资约万元,该项目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12月,广清接合片区列入全国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连樟样板区也被纳入广清接合片区范围,英德抓住这一重大机遇,举全市之力推进样板区建设。

为推进连樟村碧道建设,英德采取边规划边建设的办法。该项目结合大樟坑(连樟村段)治理工程进行建设,以“溪”为主题塑造沿岸风光,充分利用碧道两岸的竹林、田园、草地、滩涂等生态资源,最大程度兼顾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经济等功能,塑造“一村一水景”的特色景观。同时,项目在漫滩步道沿岸,结合不同地段地形地势和条件,预留了亲水步道、木栈道等亲水设施建设空间,为发展乡村旅游预留空间。建设竹语西涧景观时,保留了原有竹林场地,打造了休闲小广场。另外,碧道上游还有10多公里的原生态空间,将结合样板区规划建设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形成从大樟坑西坑到塘汪段7.2公里连续的乡村型碧道。

目前,连樟村碧道的建设已基本完成。通过考察,与会人员认为,大樟坑中小河流治理和连樟村碧道工程的建设可以全面提升连樟村的水安全,改善水环境、水生态,营造水景观、水文化,对破解当地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其他地市推进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17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