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人大代表聚焦韶关港事关产业集群韶关
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运经济发展,随着北江航道扩能升级工程的竣工,出入韶关港的船舶流量及货物吞吐量日益增多,船舶种类日趋多元化、吨位日趋大型化。近日,来自韶关市的省人大代表陈小雄在接受记者专访中表示,要完善北江扩能升级项目建设,满足韶关港港口货物吞吐量的未来发展需求。
在年底召开的韶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韶关市人大代表黄秀芬也曾提出了“韶关港加快融入以沿海和沿江港口为主体形成的港口群经济中,实现资源共享,快速通关”的建议。黄秀芬表示这个举措将对提升韶关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互联互通水平,为韶关更好地融入“双区”建设及促进大湾区腹地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
人大代表建议:韶关港加快融入以沿海和沿江港口为主体形成的港口群经济中,实现资源共享,快速通关。
自年11月起,以南沙港为枢纽港、以海珠滘心、顺德勒流、顺德北滘、顺德容奇、肇庆三榕、佛山三水、云浮新港、中山港、小揽港、黄埔新港等多个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港口群、以实现大湾区内经南沙港进出口货物的高效便捷流动为核心的“湾区一港通”业务模式正式启动运作。与此同时,以蛇口港为枢纽港,以顺德新港、顺德北滘、南海九江、高明珠江、肇庆高要、佛山三水等多个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港口群互联互通的“组合港”模式也启动运行。“湾区一港通”和“组合港”叠加形成的沿海和沿江港口群经济,实现了管理理念创新、港口群格局初步形成、物流模式优化设计配套、货物调拨管理全流程信息化、货物通关提效增速,进一步增强了大湾区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为提振实体经济、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新动能。截至10月29日,“湾区一港通”和“组合港”累计进出口集装箱里突破5万标准箱,参与企业超过家,进出口货物总值54.8亿元,货运量万吨。
韶关唯一水运口岸新港码头于年8月注销,由于缺乏实体载体,相关改革的红利无法复制落地,成为制约韶关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的最大瓶颈。韶关应抓住韶关港建设和“湾区一港通”“组合港”政策的双重机遇,加大力度建设白土水运口岸外贸码头,争取尽快加入港口群经济中,以及时享受政策红利,不再错失最佳发展窗口时机。同时,白土水运口岸外贸码头建设还可以充分发挥韶关新区、曲江白土片区的产业优势,进一步综合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将韶关港打造成为链接大湾区贯通港口、海关、物流、银行、保险等贸易全流程的互联共享立体化网络,使韶关港逐步实现“监管精准化、物流集约化、运行智能化、流程可视化、金融普惠化”的长期愿景,助力大湾区跨境贸易健康持续发展。
人大代表还建议,以韶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契机,对韶关港规划建设智慧港口、智慧监管、智慧贸易和智慧金融产品模块,支持地区之间贸易各方互联互通。
韶关是华南重工业基地、全省唯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作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中坚力量,要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就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韶关在生态、地理、交通、区位、电力、传输等关键要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我市可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韶关配送中心,利用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合作企业提供集便捷通关、高效物流、数字金融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营造信任、便利、高效、可追溯的贸易环境,助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提高韶关大湾区进出口贸易竞争力,构建可信贸易新生态,优化出口退税融资、跨境电商金融等数字金融服务,助力提升韶关贸易金融一体化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