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防线保障珠江流域平稳渡过60年来
中国发展网讯记者成静从水利部了解到,年以来,珠江流域部分地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特别是东江、韩江流域出现60年来最严重旱情。加之珠江口咸潮上溯加剧,旱情呈现“秋冬春连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水利部门以“确保香港、澳门、金门供水安全,确保珠江三角洲和粤东闽南等地城乡居民用水安全”为目标,构筑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全力做好各项抗旱工作。目前,旱情已经基本解除,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顺利结束。3月28日,水利部召开珠江流域抗旱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就相关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
据水利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志雨介绍,这次旱情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降雨持续偏少。流域东部东江、韩江年、年降水量偏少2-4成,其中年降水量为年以来历史最少。二是来水严重偏枯。年东江、韩江来水量均比常年偏少7成,为年以来历史最枯。三是水库蓄水不足。年汛末,东江、韩江的骨干水库总有效蓄水率不足20%,其中东江重要水源地新丰江水库连续25天水位低于死水位。四是“旱上加咸”。受江河来水少、河口潮汐动力强的共同影响,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一度连续多日无法抽取淡水,东莞市主要取水口咸度连续突破历史极值。
“珠江流域地处我国南方,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这期间如果遇到异常天气气候,降雨明显偏少就会发生干旱,例如年、年、年都发生过严重的干旱。珠江流域汛期降雨主要有锋面雨和台风雨。年以来,受双‘拉尼娜’事件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持续偏大、偏强、偏西,登陆或影响的台风偏少、偏弱,珠江流域水汽条件差,长时间高温少雨,台风降雨也比较弱,导致淡水资源补充不足,引发了此次严重干旱。”刘志雨说。
面对这样的极端情况,水利部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据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年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要节点,多次视频连线广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水利厅以及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及大藤峡水利枢纽等,会商研判旱情趋势,部署构建当地、近地、远地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安排抗旱应急调水和压咸补淡等工作。
“构筑‘三道防线’是由珠江流域地势决定的。”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司长姚文广介绍说,西江是自西向东,而北江、东江、韩江自北向南,逐渐由山地过渡到冲积平原。珠江流域的大型水库多建在上游,库容大、调节能力强,但距离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需求大的旱区和咸潮影响区距离远;流域中游水库有一定的库容,但调节能力有限,水量不能满足长时间补水的需要;下游多以中小水库为主,库容较小,在城市供水体系中一般起到短时间调蓄和应急储备的作用,水资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问题。
“因此,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工作必须全流域统筹优化水资源配置,紧密结合流域工程体系和蓄水状况实际,综合考虑上中下游用水需求,构建以受水区本地水库群为‘第一道防线’,以三天内水头能够到达受水区、能快速反应实施补水的近地水库为‘第二道防线’,以流域远地的大型水库群为‘第三道防线’的供水保障格局。”姚文广说,在实际调度过程中,水利部门滚动开展预测预报,根据流域水情、旱情、咸情、工情变化情况,加强水库群调度预演,动态调整调度方案,实施好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第一道防线”水库,抢抓抽蓄淡水时机,通过蓄水补库调度,实现“灌满门前水缸”,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第二道防线”水库是关键,西江大藤峡、东江剑潭、韩江高陂水利枢纽,保持高水位运行,在下游可能出现咸潮或者无法正常抽取淡水时,考虑潮汐动力、径流条件和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精准预演调度方案,提前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补水调度,确保淡水按时、保质、保量到达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线”的西江龙滩、东江新丰江、韩江棉花滩等水库,作为全流域抗旱保供水的水源储备龙头,持续向“第二道防线”水库群补充淡水,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立方米的水量,维持整个供水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实践证明,水利部作出的构建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决策部署,对确保珠江流域抗旱保供水全面胜利发挥了决定性关键作用。”姚文广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