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空间在艺术加工后,比现实空间更加

诗的空间,能将现实的空间加以模仿,也能将它改造。诗人在悲观时,可以将天地变得狭窄;在乐观时,又可以将天地变成宽阔,这个经过情感改造后的空间,是诗人心灵的空间,与现实的空间有一段距离。

清人对这一点已稍有论及,如洪亮吉在《北江诗话》里说:“孟东野;'出门即有碍,谁云天地宽!,非世路之窄,心地之窄也。即十字,而局天蹐地之形已毕露纸上矣。杜牧之诗:“蓬蒿三亩居,宽于一天下。'非天地之宽,胸次之宽也。即十字,而幕天席地之概已毕露纸上矣。一号为诗囚,一目为诗豪,有以哉!”(卷四)诗人观照下的空间,随着其心境的感觉,往往作极主观的反映,有时整个天下狭窄到容不下一个人,有时三亩茅田就优游自得像拥有整个天下了。

孟郊《长安旅情》诗诉述得更详细:“尽说青云路,有足皆可至。我马亦四蹄,出门似无地。玉京十二楼,峨峨倚青翠。下有千朱门,何门荐孤士?”出门无地,落脚无处,纵有千门,也不容一位孤士。

鲍溶的佚句也写“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见张为《主客图》),均将天地看成势利的驿站而无处容身。但白居易就赋性旷达得多,诗道:“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不望青云,不盼朱门,自我的天地反因不羁而宽阔无疆呢!诗的空间,随着诗人赋性的褊隘或旷达,与现实度量制度下所测得的空间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

试看刘禹锡的《和令狐相公别牡丹》诗:

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

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这诗作于太和三年(公元年)二月,当时令狐楚已被命为兵部尚书、东都留守,三月才从长安出发到东都洛阳去,所以说花到开时不在家。

东部洛阳与长安相去并不很远,但诗人为了夸张远别的情绪,说一踏出长安城的东门-春明门(常举行饯别宴的地方)-就像是天涯之隔了,更何况是远到洛阳呢!

这诗中是否含有当时的官员都眷恋京师,不肯远离君侧的意思,还不敢推断,若就不能与牡丹相依偎一点来说,身在春明门外,已经与在天涯相似,更何况远赴洛阳,哪能再关切故园牡丹的开与谢呢!

这样说来,诗人所改造的空间,“咫尺是天涯”还是“天涯若比邻”,是别有一条理路,别有一种度量法。这种经过夸张的空间距离,与现实的空间不合,但就诗境来说,却是很惬意的。

又如刘禹锡的《题寿安甘棠馆》诗:

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

尘土与烟霞,其间十余步!

寿安城在洛阳西南七十里,旧时称为甘棠县,这甘棠馆的大门正面临着通往洛阳的大道,车马交驰,红尘滚滚;甘棠馆的大门内,则是桃花成蹊,清幽绝俗,门里门外,只有十来步,就分明割截成两个出世入世雅俗悬绝的世界。

依现实的眼光看,门外的车声飞尘如何能不传进门里来,门里的花光霞影如何能不透露到门外去,但在诗人主观的感觉下,一道门就间隔着二个完全不同的空间,十几步外,就有尘土与烟霞的不同、红尘与仙境的殊异。

#诗词#

营造诗词中空间的深度,李白与张继各有独到之处,这两首诗证明

文字改造后的时间,可使诗词产生奇妙效果,读来回味无穷

诗词中画面移动而产生空间扩张,可令小景物变大景物,手法奇幻

填词《薄倖.来生缘》长调以寄命运之奇妙,情深或不寿,百感人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88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