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三水人亟需发扬过海精神

<

人的精神往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展现于言。过去,人们常说,三水精神就是“早上一头露水、中午一身汗水、晚上一脚泥水”,话虽直白,却也是三水人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上善若水,水蕴含的精神不止于此。

三水,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于此。/李东摄

三水,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于此,源远流长的三江之水赋予这片土地悠远的柔情与独特的城市特质,更滋养了生于斯长于斯的三水人。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文化,文化浸润,潜移默化中形塑三水人精神特质。

俗话说,细微之处见真章。三江之水,之于三水人,是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存在。作为水乡之地,过去人们出门头一件事就是“过海”。众所周知,三水并无海,人们将过江,称之为“过海”,这里面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亦有与自然抗争的无畏。

千百年来,三水人与水相依,亦与水相斗。年,广东省有据可考的第一次水位观测,在三水水文站完成并载入史册的。百年来,潮起潮落,起起伏伏的水文线是三水人亲水、敬水、御水的最直观见证。

“三日无雨水车响,一朝大雨变汪洋。”三水谚语生动描述了曾经洪水的危害。资料显示,从明朝嘉靖五年(公元年)三水建县到年,三水共发生较大水灾88次。年,西南大良围决堤,全县堤围崩塌决口数十处,灾情严重。

北江大堤。

除水害、避水患,自宋代起,三水人便开始修筑北江堤防工程。年,蜿蜒60多公里的北江大堤筑成,成为护佑广佛等珠三角重要城市的生命大堤。大堤已成,而抗争不止。年6月,西江和北江同时发五十年一遇超大洪水,在三水人民的抗洪奋战下,最终挺过了考验。如今,大堤上的“94·6”抗洪纪念碑记载着这一壮举。

历史上,三水人因水而患,与水相斗的不屈历史多如牛毛。如那场跨越三代人的消灭血吸虫病大战,三水人“战小虫,送瘟神”不屈不挠的精神可歌可泣。

事实上,“过海”精神蕴含的不仅是三水人与自然抗争的无畏,更有三水人闯荡四海的闯劲。从三水“疍家人”逐水而居,到三水“红头巾”漂洋过海,无不彰显三水勇立潮头的精神气质。

可以说,“红头巾”是三水人“过海”精神的最集中体现。上个世纪20-40年代,一批又一批三水女子漂洋过海下南洋,在异国他乡艰难打拼,用柔弱的身躯建造着现代城市。由于她们工作时都戴着一块红色的头巾,所以被称为“红头巾”。

粤剧《红头巾》剧照。/卢冠东摄

“下南洋”与“闯关东”“过西口”,是近代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迁徙。“红头巾”让三水人站在了历史的潮头。她们的奋斗史成了一个时代的见证,一种奉献精神的象征。“红头巾”不仅惯于吃苦,勇于拼搏,更惯于慷慨给予,自立自强而又开放包容。“红头巾”的故事虽已落幕,但她们的精神却与三水文化相融,涵养新时代三水人奋发拼搏的精神。

当下,三水身处“双区”建设、广佛全域同城化、佛北战新产业园等国家级和区域性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期和黄金发展期,这一时期,三水人如能发扬“过海”精神,敢闯敢拼,蓄势发力,必将再次站在历史潮头,乘势而上。

猜你想看:

1、精装修、拎包入住!三水又一批人才公寓来啦!这些人可申领→2、以水为脉,三水如何塑造发展新形态?

来源:南方日报(文/张秀蓝)

编辑:佛山新闻网朱广晖

审校:陈文钰、朱静仪、李颖、刘丹红、李细妹

了解更多三水新闻资讯,您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8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