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丈量先秦至南北朝的华夏

他生于勋爵之家,年少时随父亲宦游各地,袭父荫入仕于北魏孝文帝后期(没错,就是那个为了深度汉化借口南征直接迁都洛阳并改汉姓的狠人鲜卑皇帝拓跋宏),魏孝文帝英年早逝后,他被排挤出朝廷中枢,历任地方长史、刺史、太守等,他为官清正、忠于朝廷,最后甚至为他效忠的朝廷献出了生命。但他为后世所铭记,却不是为官的政绩,而是他耗时一生为一本叫作《水经》做的注,他——就是郦道元,一千五百多年前北魏时的官员、地理学家。郦道元写下三十多万字《水经注》,自己却因为平叛途中被围困,缺水而被围杀。站在历史的时间轴上回望,郦道元做官的后期,北魏即将分崩离析,六镇关陇势力正在萌芽,历经三百多年的离乱,统一的中国还有几十年就能到达。

《水经注》全文三十五万多字,内容涉及地理学、地名学、历史学、建筑学、考古学、金石学、文献学、语言学、文学等等方面,蕴藏丰富而深厚的地理历史知识,是史学家研究中古地理历史必看的书本,也是中古地理历史爱好者的心头好。

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哪一条流过你的故乡?

「河水」开篇,它从传说中的昆仑山伏地而来,蜿蜒曲折走位奇特,途中大大小小的支流汇入,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沿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江水」从雪山而来,浩浩荡荡向东而去,流经大半个中国,巴蜀故事在这里反复传唱。「温水」从益州郡发源,七拐八绕汇聚了众多河流,一部分流向南海郡的珠江,一部分往交趾三郡而去,让人感慨,在大汉时期,我们的版图曾经南抵日南郡啊,如今已经找不到与作者描述相符合的河流。

不要被开篇的「河水」镇住,黄河太厚重深远了,光水源考证骊道元就花了很多笔墨,内里涉及西域诸国和中亚地区古名字,还有上古神话和民间传说,太难了。建议还是从流经你家乡的那条河流开始阅览,温习一遍你所知道的地方志和历史故事,如果注书说的你不曾听说那你就赚到了。

注书中描写了一千多条河流,因郦道元拜官于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魏境内的诸多河流他都亲自考察过,资料也应该更齐全,所以北方的河流讲述明显更加详实可考。而南朝管辖范围的河流描述多有缺失而且与历史不符,还间杂许多民间传说,篇关于西南和交趾三郡的地理历史,与史实略有差距;今华东地区的浙江和福建仅描述了浙江水一条及其支流,史学家猜测应该是郦道元未过南方、还有所著卷册有遗失的缘故。无论如何,这一千多条河流足够地理历史爱好者研究了。

泱泱华夏,有多少郡县曾被《水经注》提及?

秦时三十六郡,汉时十三州上百个郡,三国时郡县更多,随着水流的方向,州郡县一一展现,有的千年未变,如大汉朝攻略下的陇西四郡,「河水」篇多有提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之名传承千年,拱卫着丝绸之路;赫赫有名的弘农、颍川、太原、清河、常山郡等,在书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而那个传说中每朝每代都在更名的六朝古都南京,注书中却未曾提及,可能卷册有遗失,也可能建康当时作为南朝都城郦道元身为北魏编纂官不好书写吧。

读了这本书,对古代的郡县了解一定很深刻,再读四书五经和历代史书,会顺畅很多。再联系古代的一些望族联想开去,陇西李氏、弘农杨氏、琅琊王氏……这些郡望都是从秦汉时期就开始发迹流传的家族,在注书里,也许能找到一些缘由。

郦道元的注述停在了北魏时期,我们可以自己补足一下,这个郡县在北魏之后的历史。

沿河历史旧事,娓娓道来

在涵盖三卷的「长江」的注书中,我们再次温习了巴蜀旧事,往前可追溯到战国时李冰造都江堰水利工程为后世天府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有后续八卦可看“秦昭王使李冰为蜀守,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江神岁取童女二人为妇。冰以其女与神为婚,径至神祠,劝神酒,酒杯恒澹澹,冰厉声以责之,因忽不见。……”最后李冰让属下杀死了江神,从而为蜀地除害。战国时张仪司马错伐蜀仿长安城督建成都,往后三国时蜀汉据成都割据一方,注书中都有提及。

大江大河之外,小江小河沿路,也有大量精彩的故事可看,岭南「温水」篇,有大量我们所不熟悉的故事记载,比如“郡不产谷,多采珠宝,前政烦苛,珠徙交趾。会稽孟伯周为守,有惠化。去珠复还。”这是合浦郡与海洋探索有关的故事。在秦汉之际,合浦郡是海陆交通要道,北上连接中原,南下连接交趾三郡和东南亚国家。

在注书中,我们能读到周武王伐殷的壮烈,也能读到历史书本没提及的南昌贤人徐稚辅助太守治理豫章郡的故事,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传说。循着这些提要,深入挖掘感兴趣的东西,一定能收获知识和快乐。

山川河流在作者的笔下,瑰丽又富有生机

历史严肃而厚重不容太多修饰,所以郦道元在注书中对山川河流倾注了所有文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江水」篇对长江三峡的描述,郦道元永远不会知道,在几百年后,有个浪漫青年从蜀郡出发,走遍了祖国的山川河流,留下了名垂千古的壮丽诗篇,而青年描述三峡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跟他的描述多么的相得益彰。

「赣水」篇的庐山瀑布依然精彩。“庐山之北有石门水,水出岭端,有双石高竦,其状若门,因有石门之目焉。水导双石之中,悬流飞瀑,近三百许步,下散漫十许步,上望之连天,若曳飞练于霄中矣。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

“武溪水又南入重山,山名蓝豪,广圆五百里,悉曲江县界。崖峻险阻,岩岭干天,交柯云蔚,霾天晦景,谓之泷中。悬湍回注,崩浪震山,名之泷水。”这是「溱水」篇里对珠江支流中的北江支流武江的描述。

在郦道元的笔下,无论是大江大河,还是细小支流,都有各自的精彩纷呈,我们都能读到他对山川河流的热爱。

一开始很难,不可计数的地名和平均一百字就有一个生僻字的行文就让人望而生畏。先去了解一下西汉的郡县设置和地理方位吧,注书地名基本上遵循西汉郡县区划;再要对现在中国地图各省各县多熟悉,读起来就会顺很多。

通读《水经注》是一场古典地理与历史知识的挑战。就算大致浏览一遍,都能收获一箩筐南北朝之前的华夏版图知识,还有很多地方的地方志起源故事。这本注书还是后世考证秦朝郡县地名的参考,验证着《史记》、《汉书·地理志》所提到的那些郡县。精读《水经注》之后,大多数文言文读起来都会顺很多,对秦、汉、三国的地理历史故事可以顺手拈来,大河小河边各郡各县的民间传说和风云人物扑一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773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