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初心路魅力武江情征文Il烽火图
李迅
粤北的初秋,田畴铺金,层峦叠翠。
我们的车子沿着水泥铺就的乡村公路向着二十多公里开外的武江区重阳镇疾驰,车轮滚过车流喧嚣、人潮如涌的市区;车轮滚过楼房和稻田相挨的城乡结合部,来到了满目郁郁葱葱的绿野,我深吸着“天然大氧吧”释放出来的负离子,顿时心旷神怡……大概是几十分钟的车程,我和党史专家、原韶关市党史办副主任梁观福便来了重阳镇欧屋村,这是大革命时期粤北农运领袖欧日章的故居。
近年来,欧屋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栋栋崭新的楼房;一条条水泥铺砌的村道;一个个宽阔的广场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瞧,雪白的墙壁上赫然写着“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屈为挠的西水精神,推动革命老区的全面振兴”的红色巨幅标语,它告诉人们:革命老区在“西水精神”的激励下,正进行历史性的跨越。而村口的右边是欧日章陈列馆和欧日章故居,左边有一口清澈见底的池塘,围着赭红色的水泥栏杆,几棵老树在秋风的吹拂中,发出沙沙响声,仿佛似一位历史老人深沉地诉说着峥嵘岁月……
当我们走进欧日章陈列馆时,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呈现眼前,随着梁观福的现场讲解,我仿佛走进了近百年前的长长隧道,目睹一场由革命烈火燃烧而成的“西水暴动”如狂飚、似洪流直卷而来……
这是一幅交织着红与黑、血与火的历史烽火图啊!
壮志凌云
说到曲江县农运,不得不提一个人。
他的名字叫欧日章。
欧日章出生于曲江县重阳乡暖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仅读过两年私塾。9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他跟随叔父生活,从小养成了正直、倔强、敢于反抗的性格。年,20岁的欧日章离开了家乡,到香港、新加坡谋生。在这期间,他做“地盘工”,搞过搬运,在与工人和进步人士的长期接触中感到:旧中国必须来一个大变革。于是,他在右手臂上刺上了“革命”二字,以表示为穷人谋利益、求解放的强烈意愿。
凌云壮志,铁心改造旧世界!
年9月,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广东农民自卫军开赴韶关,分批下乡向农民宣传联合起来办农会、求解放的道理,曲江农民开始觉醒了。同年冬,欧日章首先在暖水村办起“犁头会(即后来的农会)”。他和欧典章、张景山、雷国光等人,奔走于曲江西水乡村之间,宣传办农会的大道理,解释农会章程的合法性。经过他们的深入的宣传和鼓动,曲江各地的农会纷纷成立,农会会员揭竿而起,一下子发展到两千多人。
年春,在新成立的曲江县第十三区农民协会上,欧日章当选为农会执行委员。他深知农民武装的重要性,为了保卫农会,维护农民利益,他挑选了30名青壮年,建立了“曲江县第十三区农民自卫军”中队,并任中队长。12月,欧日章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曲江最早一批党员,与梁展如、叶凤章组成了中共曲江支部。
年3月,西水红色风暴达到了高潮,欧日章因势利导,在重阳街上主持召开了近两千人参加的区农会大会,他激动地举起红色的旗帜,呐喊打倒土豪劣绅。在随后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中,他身先士卒,在斗争风雨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同年5月,鉴于当时曲江县农民协会为反动分子叶国棠等人所把持,广东省农会派蔡如平、周其鉴、彭湃等人来到曲江,对县农会进行了改组。由于欧日章领导西水农运成绩显著,立场坚定,忠实地维护了农民利益,深受广大会员的信赖和拥护,欧日章与梁展如、叶凤章一起,被推选为县农协的领导层。
身处风口浪尖,欧日章没有领导自居,而是从调查研究入手,对各级农会进行了整顿。他说:“土豪劣绅同我们劳苦大众,走的不是一个路,就要彻底划清界线。”欧日章表示,坚决清除混入农会的地主豪绅和土匪民团,纯洁农会队伍,使各级农会领导权紧紧掌握在忠于农民利益的会员手中。同时,他还将各区的农民自卫军中队合并起来,组建县级农军大队,亲任大队长,加紧军事训练,使农军的素质焕然一新。12月,广东省农会在广州举办短期农民训练班,欧日章亲率30多名农军骨干前往参加学习。
年初,由于欧日章表现出色,调任广东省农民协会北江办事处主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死灰复燃的曲江龙归区地主民团突袭区农会,杀害了20多名农会干部和会员。
欧日章闻讯后.怒不可遏,他和县农会其他领导人一起,紧急调集县农军大队多人前往龙归,向地主民团发动猛烈进攻。在北江农军学校师生和国民革命军左派陈嘉佑部队的协助下,欧昌章指挥农军各路人马不顾天寒地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击溃了反动民团的一次次进攻,攻下了敌人固守的堡垒,处决了反动头目刘冠武。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策划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中共广东区委派周其鉴来到韶关,传达上级指示,并命令北江地委立即组织北江农军北上武汉,同国民党反动派展开坚决斗争。
此时,欧日章临危受命,协助北江地委领导做好农军集训和整编工作。4月下旬,北江地区各县农军人集结韶关,成立了广东北江工农自卫军北上总指挥部,欧日章任总指挥部参谋。
旗帜招展,浩荡上路。
北江农军到达耒阳时,根据上级指示,改编为陈嘉佑的第十三军补充团。为了弄清北上情况和解决粮食、药品问题,农军总部派欧日章陪同罗绮园前往长沙与湖南省农会取得联络。
由于5月21日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欧日章等人到达湖南省农会的晚上,就被反动军队层层包围,他机智地爬上屋顶,脱离了虎口,返回农军指挥部汇报了长沙发生的情况。北上指挥部听取了情况汇报后立即开会,分析了形势,研究对策,继续北上。北江农军几经周折到达武汉后,欧日章执行党中央关于“迅速脱离第十三军开赴南昌集中,准备以起义的方式挽救农军”的命令。7月31日晚,部分曲江农军跟随指挥部到达南昌新营房,编入了叶挺第二十四师教导团,欧日章任营长,参加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
接着,欧日章随着起义部队参加了广昌、会昌、汤坑和流沙等地的多次战斗。每次作战,他总是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屡建战功。流沙战役后,起义军被国民党军队打散,根据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关于“分散活动、回乡继续组织群众积蓄力量”的指示,欧日章来到了香港。
年10月中旬,欧昌章参加了中共中央南方局、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的联席会议,并当选为广东省委委员。不久,他带着党的指示回到了粤北曲江。此期间,他在家乡一方面建立、健全党组织,串连各乡农会干部,重振旗鼓;另一方面,他又派人与驻曲江犁铺头的朱德部队取得联系,准备发动新一轮的武装暴动。
一个新的引爆点,在运筹帷幄中悄悄点燃了导火索……
风云暗聚
让我们将目光投到另一边——
年12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在粤东血战三河坝后,朱德提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举兵北上,部队到达赣南后,在休整期间,进行了著名的“赣南三整”,然后抵达广东仁化。没多久,接到北江特委指示,命令部队参加广州起义,朱德接旨后派出副官到曲江的韶州火车站,办理南下广州的火车兵运手续。
当时,粤北时局骤然紧张起来,国民党范石生部队也在移防之中,国民党张发奎部队陆续从广州调往韶关,对朱德部队展开围剿之势。故此,韶州火车站的铁路运输极为频繁和混乱,致使朱德副官虽与火车站多次交涉,南下兵运的火车皮仍无法落实。后经朱德亲自与范石生交涉,范石生最终答应在他的兵运列车中,抽调几个车皮给朱德部队南下之用。
遗憾的是,正当朱德奉命率部来到曲江后,便得知广州起义已告失败,就在这种局势之下,朱德部队继续在云南讲武堂同学范石生的旗下潜伏下来。
曲江是粤北革命活动的中心,中共北江特委机关设于此处。朱德率部驻扎曲江后,中共各级组织想方设法与朱德取得联系,希望利用朱德部队在粤北之际,配合当地开展农民暴动。
斗争的锋芒暗聚于云卷云舒之中。
朱德在部队的住地解决后,马上着手进行寻找和联系地方党组织。由于朱德在仁化时,曾与北江农暴委员会有过联系,得知曲江东河坝依然有中共地方组织进行秘密活动。于是,朱德决定先去曲江东河坝寻找当地党组织。
曲江是现今韶关市区的旧称,在曲江东河对岸,俗称东河坝。东河坝附近一带是曲江县农民运动的策源地。年9月,孙中山在曲江设大本营进行北伐时,广东农民运动领导人、中共党员谭平山、阮啸仙等人,就奉孙中山之令来到曲江进行北伐宣传,在东河坝附近发动组建了两个村农会。此后,曲江县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大革命失败后,东河坝一带不少农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们又回到当地恢复农会重组农军,继续开展农民运动。
年1月17日、2月28日,中共北江特委发出“关于要求朱德率部回北江配合农民暴动”两封信,要求朱德部队设法回到北江,不仅成为北江农暴的主要力量,而且要成为北江农暴的组织者,希望朱部前往乐昌、仁化、曲江、南雄、英德等地发动、组织新一轮的农民暴动。
中共北江特委多次向中共广东省委报告了朱德部队的情况。广东省委也多次指示北江特委,要求特委与朱德部取得联系,将情况报告省委。同时,也希望朱德部队能回到北江,首先要与仁化、乐昌一带农会保持联系;指示北江特委下辖的各县要利用朱德的政治影响和军事实推动开展各项工作,开创北江农暴的新局面;中央巡视员也写信给朱德,希望他能率部回到北江,协助农民暴动。
朱德率部离开曲江参加坪石大捷之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没有回到北江地区进行农暴活动,但他对北江的农暴依然十分关心和支持。据历史文献记载,朱德在宜章暴动后,也有回师北江的打算,并计划由郴州下城口到仁化、曲江、英德一带开展农暴。
至于朱德部队没有再回北江的原因,据年1月21日的《中共北江特委给省委的报告》称:“湖南有不少同志在军中,在梅花一带,他们积极主张到湖南去,湘军正在尽力对付桂系,湖南空虚,可以在郴州、耒阳一带农民基础较好的地方活动,而回北江还有许多困难。更有一层,我们最少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才能找到他们,如已离开宜章,更不知何时经汝城,开回北江,总要二十天以上才能到英德,若有阻碍更难计算。”故此,朱德部队在湘南暴动后直接奔赴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回师。据知情人回忆,朱德还指定人员或通过其他方式,对北江的乐昌、仁化、曲江等县的农暴具体指导,希望地方部队无论如何不可解散和灰心,为推动北江农暴的顺利开展作最大的努力。事实上,朱德在犁铺头期间,不仅开展宣传活动,还率部配合曲江西水暴动作出了贡献。
据史称,犁铺头因附近有一块形似犁头的沙洲而得名,该圩紧靠武江河边,对岸西北方圆二十公里称为曲江西水,包括重阳、桂头、一六等地。西水是曲江县农运开展较早的地方。年秋,西水遭遇大旱,粮食失收,然而地方政府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农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不仅如此,地主豪绅还勾结反动民团,向农会进行反攻倒算,强迫农民加倍偿还以前农会要求减去的地租,勒索农民钱财,并肆无忌惮地杀害农军家属十余人。随后,参加南昌起义相继回乡的西水农军,秘密重建农军组织,恢复党的关系。西水、重阳等村的农民纷纷要求农军镇压地主豪绅和反动民团,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
为此,当地农会根据农民的强烈要求,暗地里制定了各种斗争方案。
于是,一场以重阳为中心的西水农民暴动一触即发。此时,中共广东省委正在发动全省各地开展农民暴动,中共北江特委将组织北江农民暴动作为其重中之重的工作。朱德部队其时也接到中共广东省委要求他们参加北江农民暴动、扩大和深入进行北江土地革命的指示。西水虽是曲江范围内较大的地区之一,然而农民武装在大革命失败后受到反动派的沉重打击,与反动势力相比力量悬殊。
年12月,为了取得朱德部队对西水农民暴动的支持与配合,欧日章率人在农民暴动前一天,前往离重阳10余公里的犁铺头与朱德取得联系。
当时,朱德正在组织部队在犁铺头进行军事训练。欧日章找到朱德后,急急忙忙说明了来意,并要求朱德派部队支援西水暴动。
朱德认为:支持地方开展农民暴动,既是革命军队的职责,也是当前党组织对部队的要求。于是,他立即表示给予支持,并派出一名军官随同欧日章前往重阳商量次日的暴动方案。
红旗漫卷
针锋相对。
箭在弦上。
年12月22日清早,朱德派出一个连到达重阳圩,并很快与欧日章派去的农军取得联系。当地民团不知朱德派出的部队是共产党的部队,还以为是上峰派来的国军驻防重阳。
上午9时许,欧阳章率领重阳欧屋、水心、乐夫、青水塘等村共多名农军和数百名农民,手持步枪、鸟枪、大刀和锄头等,与朱德部队的一个连官兵会合,并迅速出发,包围了大沙洲下村,向该村的反动地方武装和民团突然发起进攻,从而拉开了西水暴动的序幕。
红旗漫卷,号角声声。
当地土豪绅、民团联合勾结国民党第十三军、第十六军,疯狂向暴动农民进行反扑,连续三次向暴动农民发起大规模围攻。欧日章在强敌进攻面前,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指挥农军用土枪、土炮予以抵抗。
战斗不到半小时,村子就被暴动的军民团团包围,打死地主1人,俘虏5人。当时,被抓的4个反动分子刚拉出村口,就被前来的民众围住,并不停地喊:“枪毙他们!枪毙他们!”在民众强烈要求下,反动分子被愤怒的农军当场枪决。此次暴动,农军还烧毁了地主的房屋,没收了地主的36头耕牛和谷米余斤以及一批财物,同时还缴获地主武装长枪10多支。
初战告捷,不仅鼓舞了当地农军的志气,也沉重打击了重阳一带的地主豪绅和反动民团,使他们感到极为恐慌。然而,重阳的反动势力并不甘心失败,很快与重阳周围的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准备联合对付初战告捷的农军。
12月28日上午,国民党重阳乡乡长冯佩赞和民团头子雷丰霖纠集列村、芹村和黄沙岭等处的地主民团0多人,围攻水心、暖水和青水塘三个村庄,企图镇压参加暴动的农军和革命群众。
水心是一条小村,只有十多户人家,这里的农军只有十多支枪。反动武装围攻时,农军尽管顽强坚守,终因寡不敌众,5名农军壮烈牺牲,20多人受伤。随后,部分农军领着村民撤出村外。当农军和农民撤到观音山的庙子阁村时,水心村也被反动民团大肆洗劫,房屋也被付之一炬。
暖水村和青水塘村,一直是重阳农民运动最为活跃的乡村,自然成为这次地主民团围攻的重点。这两个村仅有上百名农军,面对众多的反动武装的层层围攻,依然奋力反抗,把地主民团打退。然而,反动民团不甘心失败,埋伏在村庄的周围,试图一举消灭农军。
在青水塘战斗中,欧日章率领40多名农军坚守炮楼,与千余名敌军浴血奋战,坚守了7天7夜,打退敌人十多次冲锋。欧日章一面指挥农军与地方民团对峙;一面派出农军欧春苟等人突围,前往犁铺头请求朱德解决部分弹药,并派部队前来增援。
派出的农军队员到达犁铺头后,向朱德报告了暖水、青水塘农军抗击反动武装的情况,并说反动民团正要请国民党军队前来镇压农军。
朱德听后,马上问前来的农军:“民团还有多少武器?他们怎样镇压农民?杀死了多少人?关押了多少人?他们怎样要求国民党军队援助的?”
当朱德问明情况后,立即答应派一个连的兵力前往支援。
此时,一位农军插话说:“我们农军弹药不多了,能否拨给我们一些?”
朱德马上答应,并叫卫兵去拿。卫兵见存放弹药的地点较远,便在团部找到一袋子弹,放到农军面前。这位农军打开袋子看了又看,见子弹不多,便对朱德说:“我们农军余人,每人还分不到10发,怎样打地主民团啊?”
朱德说:“虽说子弹不多,但也不少了。打仗要不仅体现在武器装备上,还要体现在战斗意志上。子弹打完了,有枪头;没有枪头,也有锄头;没有锄头,还有拳头,怎么不可以打呢?”朱德一席话使在场的农军深受鼓舞,随即几个农军拿着子弹赶回青水塘。
反动武装头子冯佩赞组织地主武装发动了第四次围攻暖水、青水塘村,均没有得手,气得发疯,狂喊:“攻下青水塘,扫帚也要过三刀!”
于是,冯佩赞派地主朱乃昌到韶关请国民党正规军前来支援。
犁铺头是重阳到韶关的必经之路,朱乃昌来到犁铺头时,打听到这里驻有国民党第十六军的一四○团。他找到了团部,请求朱德派兵镇压青水塘农军。
当时,请求朱德派兵支援青水塘战斗的农军刚刚离开不久。朱乃昌来到团部后,气冲冲地对着朱德说个不停:“不好了!重阳农军犯上作乱,正在攻打民团,你们快快派兵增援啊!”
这时,叉开两腿,把双手背在身后的朱德听罢,决定将计就计,慨然应允朱乃昌的请求,立即派参谋长王尔琢带着一个连的兵力随朱乃昌出发,跑步前往青水塘。
朱乃昌领着王尔琢的部队乘船渡过武水,得意洋洋哼着《娶新娘》的客家小调,大声吆喝船夫快点划船,巴不得快点回到重阳,向其主子请功领赏。
下午4时许,王尔琢带领的部队来到青水塘村对面的横岭脚村时停了下来。此时天正下着毛毛小雨,王尔琢拿出纸和笔,要朱乃昌将村子的地形和民团的兵力部署画成一张草图,朱乃昌马上答应。
当他画好图递给王尔琢时,以为自己请来援兵可以将农军“送回老家”,岂知他突然被几名战士结结实实地捆绑起来,绑在一棵大树下。
接着,王尔琢命令司号员吹起冲锋号,部队分两路向包围暖水和青水塘的民团发起猛烈攻击。
坚守在村里的农军,看到援兵已到,斗志倍增,直扑敌阵。在农军和朱德部队的里外夹击下,民团被打得鬼哭狼嚎,四处逃窜。
往芹村方向逃窜的民团,受到朱德部队的追击,有的被击毙,有的举手投降。这次战斗只用了两个小时,反动民团十余人被击毙,一百余人被打伤,一批武器成了朱德部队的“战利品”。
战斗结束,雨过天晴,轻风徐曼。朱德部队的战士们回到青水塘时,村民们见到他们的军服湿透了,纷纷拿出柴草生火,为他们取暖和烤衣服。
过了一阵,部队要走了,突然有几名农军挡住去路,并围着王尔琢连声说:你们部队帮助农民打败了反动地主的武装,为农民出了气,争了光,部队要暂时留下,吃完晚饭再走。
王尔琢忙说:“我们是朱德领导的革命队伍,消灭反动派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部队有纪律,饭我们就不吃了。”
朱德部队离开了曲江、仁化之后,这里的革命烽火并没有熄灭。李载基、欧日章等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下,依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而身在曲江的梁展如、叶凤章等一批革命者也身陷虎穴,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
“西水精神”
欧日章故居是一间长方形的青砖瓦屋,由于年久失修,破败不堪,而周围是荒草和菜园,村委的同志说,武江区和重阳镇正着手对欧日章的故居进行加固、维修,不日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欧日章生于斯,长于斯。
他的热血也抛洒在西水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年初春,欧日章按照党的指示从仁化澌溪山游击根据地率领30多名农军返回龙归耙齿山,继续在西水一带坚持打游击。敌人对欧日章领导的这支农民武装恨之入骨,屡次组织围剿,企图一举消灭之。
同年3月22日,国民党曲江县当局调集了多人的武装,会同当地民团围攻耙齿山。欧日章带领农军同敌人激战了两个多小时,由于敌人十倍于农军,包围圈越缩越小,欧日章和战士欧年魁、夏德标三人被迫退守在一个山洞里,大批敌人步步迫进,并且封锁了洞口。
这时,欧日章等三人只剩下两颗子弹,眼看就要落入魔掌了。在这绝境中,他们镇静自若,视死如归,互相勉励,宁可玉碎、不可瓦全。
最后,欧日章毅然举枪指向自己的太阳穴,扣响了板机,壮烈牺牲;其他同志冲出洞口,跳下了悬崖……欧日章牺牲后,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砍下他的头颅和左手,挑着到处游村示众,惨不忍睹。
痛回首,重阳故土风云翻卷,杜鹃啼血;
看今朝,红色土地天翻地覆,换上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欧屋村在重阳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秉承传统农业经济的格局下,摸索科学种田新路子;筹集资金,对革命遗址实行重新修缮;实行乡村道路硬化和“四小园”建设。
汗水飞花,春华秋实。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这条昔日“泥屋破房路难走”的小山村变成了花繁叶茂、稻谷飘香的美丽乡村……
什么是“西水精神”?从历史意义看,“西水精神”就是百折不挠、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从现实意义看,“西水精神”就是新时代所需要的改革精神、振兴精神。这种精神既是薪火传承,又是锐意创新。
事实正是如此,重阳人民正以革命老区焕发出来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背景下,行进在“长征再出发”的新征程,在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交织而成的烽火图上,绘就一幅新的、充诗情画意的绚丽图景——告别贫困,奔向小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