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中国革命革命从城市的退兵一仗
国民党新军阀在篡夺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后,立即陷入了内部的分赃火并。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等联合起来向蒋介石发难,蒋介石以退为进宣布下野,暗地里又寻求日本和美国的支持,以求东山再起。李宗仁决心用武力解决“宁汉对立”的矛盾,于年10月“西征讨伐”唐生智,湖南、湖北战端重起。而张发奎率领第二方面军余部回到广东后,在汪精卫的支持下与李济深兵戎相见。11月下旬,李济深派粤桂两路大军,东西夹击张发奎之第四军,张发奎集中主力于西江地区,对付拟从梧州进袭广州的黄绍竑部,另一部兵力准备对付可能从汕头向广州前进的陈铭枢部,李福林第五军分驻于韶关、江门等地。
此时敌人在广州地区的兵力,只有第4军军部、1个炮兵团,新组成的新编第2师第3团和警察武装等少量部队。而此时我党所掌握的部队,有由武汉军事政治学校改编的第四军教导团和新组建的第4军警卫团,加之张发奎回到广州后,为稳定社会秩序,没有采取新的白色恐怖措施,广州的工会组织乘机恢复。
针对这一有利态势,中共中央决定实行总暴动政策,要求各地再次组织举行武装起义,以推翻国民军阀统治。并于11月17日通过了《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要求广东省委迅速组织全省工农起义,建立广东的苏维埃政权。
根据中央的指示,中共广东省委加紧起义前的准备工作。省委立即着手组织工人赤卫队,在第四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中进行起义动员,并成立以省委书记张太雷为委员长的革命军事委员会,组建以叶挺为总指挥、叶剑英为副总指挥的起义军总指挥部。
起义原定于12月12日晚举行,由于计划被敌察觉而提前到到11日。当日3时许,在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周文雍、聂荣臻的领导下,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余人和工人赤卫队7个联队余人,分别向广州之敌发起突然攻击。东路,叶挺指挥教导团主力,迅速将驻在沙河的1个步兵团打垮,俘敌余人,接着消灭了驻燕塘的敌炮兵团,尔后回师市区,协同工人赤卫队攻占公安局。中路,教导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及其以北的制高点观音山(今越秀山)等地。南路,警卫团第3营及工人赤卫队一部向第4军军部、第4军军械库等地攻击,遇到顽强抵抗,未能攻克。市郊的芳村、西村等地农民也同时起义,配合市内起义军民的作战。经过4多小时的战斗,市内敌军大部被歼,缴获各种炮20余门,各种枪余支,仅余敌第4军军部、军械库和第12师后方办事处等处残敌负隅顽抗。当天上午,以苏兆征为主席广州市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苏未到任前由张太雷代理)。
按照起义计划,起义军坚守市区,待位于粤北的朱德和海陆丰的董朗率部到达广州后,对敌发起进攻,进而夺取广东政权。叶挺等人认为这个计划不切实际,建议撤出市区保存实力,然而未被采纳。
12日,张发奎所部3个多师和李福林的第5军一部,在英美日法等帝国主义的军舰与陆战队的支援和市内残存敌人的配合下,从南、西、北三面向广州市疯狂反扑。起义军民浴血奋战,然寡不敌众损失惨重,张太雷也壮烈牺牲。起义军余部被迫于13日撤出广州,余人由叶庸、袁裕(即袁国平)收集,在花县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师,加入了东江地区的革命斗争。余人撤往北江地区,加入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后来上了井冈山。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以工人和军队的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一次大胆尝试。起义虽然遭到了失败,但同时又一次证明,照搬外国经验,首先夺取与巩固中心城市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广州起义也成为革命从城市的“退兵一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691.html